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川剧变脸演员的“面”上时光

严勇    2020-05-08 17:40:17    新华网

电视里播放着川剧变脸的演出画面,姚遥没敢多看,继续专心制作他心爱的脸谱。听见有客人点餐,他赶紧停下手里的活,起身系上围裙去了后厨。

这是一家叫“面”的餐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一处闹市区。老板姚遥和几个伙计是川剧变脸演员。受疫情影响,演出暂时还没恢复,他们盘算开家面馆,主营早点、面条、米线之类。

“好几个月都没有演出,我得想办法带他们增加点收入。”姚遥说,平时自己喜欢做饭,就租了家门面开餐馆,作为暂时的过渡。

店面不大,摆了10张桌子,进门就能看到墙上挂着一张大大的“脸谱”。角落里有张桌子摆上了直播设备,这是姚遥能暂时回到“川剧变脸演员”身份的地方。他说,只要一有时间,就会通过直播展示自己新制作的脸谱和道具,宣传川剧变脸文化。

从有开餐馆的想法,到找店铺、装修,再到办理执照、试营业,姚遥带着几个徒弟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他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事情让自己动起来。为节约成本,餐馆里的每个小物件都是我们买来材料自己做。”

为了做好再次登台的准备,姚遥要求徒弟们每天都要抽时间走台步、练身段,还建议他们平时多看变脸相关的视频,找找舞台上的感觉。“演出虽然停掉了,但变脸的功夫不能丢”他说。

20岁的重庆小伙叶迪前几年开始跟着姚遥学变脸,春节回来发现自己没能站在舞台上,倒成了一家餐馆的收银员。“刚开始觉得挺意外,现在慢慢适应了角色转变。师傅为了队伍不散掉,才想出这个办法。”他说。

如今,餐馆已经试营业半个多月,每天有近千元进账。不忙的时候,叶迪就和师兄弟们在门口练功。有顾客进来点餐时,他们就各自分工,有人负责招呼,有人负责配菜,姚遥因为厨艺不错就在后厨忙活。

从舞台到灶台,姚遥一直都在跟徒弟们传达一个信念:无论做什么,都要把它做好。坚持下去,不怕苦、不怕累。他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能重新登上舞台,给观众表演变脸。即便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都没有放弃。

1月21日,姚遥结束了最后一场表演。当时,他正准备年后演出的各种道具和服装,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演出计划全部泡汤。“本来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我们有36场表演。那时我接的全是取消演出的电话。”他说。

3月底,随着疫情逐步缓解,云南省出台相关措施支持餐饮业复工,姚遥开始了“二次创业”。

“把变脸的‘门子’摸清楚我用了差不多四年,此后又花了十多年琢磨道具和脸谱制作。”姚遥说,他还多次前往四川观摩学习地道的川剧变脸,跑了当地多个有变脸演出的茶楼,一待就是个把月。

“人就是要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进步。”姚遥说,开餐馆和学变脸是一个道理,想要做好,就得迎着困难踏踏实实干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选购儿童口罩有何讲究?国家标准来了!
下一篇:货拉拉回应“天价搬运费”此单运输和搬运费全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