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境外蝗灾影响几何?是否将入侵我国?

于文静    2020-03-18 14:37:00    新华社

今年以来,沙漠蝗在东非、西南亚罕见暴发,对粮食和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中国农业农村部2月下旬向巴基斯坦派出了蝗灾防控工作组,首批援巴蝗灾防控物资3月9日已抵达。当地蝗灾情况如何?沙漠蝗是否会入侵我国?中巴如何开展防治合作?记者17日采访了中国援巴基斯坦蝗灾防控工作组组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

 

蝗虫对巴秋收作物威胁巨大

近期巴基斯坦蝗虫灾情如何?

王凤乐介绍说,总的来看,巴基斯坦蝗灾形势严峻。目前大部分蝗虫已进入交配产卵期,虽对当前作物危害不大,但下一代孵化后对秋季(雨季)作物威胁巨大。据巴基斯坦国家粮食安全和研究部介绍,蝗灾从2019年3月持续至今,适合蝗虫孳生的3000万公顷土地已有38%被入侵,发生范围、蝗虫数量、危害程度均历史罕见。

其中,俾路支省遭蝗群侵袭土地达220万公顷,中国工作组在该省达尔坂丁发现超大面积沙漠蝗成虫迁飞和产卵,覆盖范围超过几十平方公里的广袤沙漠和丘陵,将成为下一代蝗虫暴发的孳生地。

在旁遮普省,工作组在萨戈达和姜县的小麦、鹰嘴豆种植区发现大范围群居性蝗虫,每平方米达150只至200只,且70%以上已交配产卵。由于降雨冲刷,成排蝗卵裸露于沙漠表面。雨季即将来临,有利于蝗卵的存活与孵化。

王凤乐说,鉴于目前巴基斯坦蝗虫已产下大量卵,遇到适宜天气,孵化出来将形成新一轮危害,加之印度、伊朗等境外蝗虫入侵,如控制不力,对秋收作物威胁巨大。

 

抓紧建立联合治蝗工作机制

下一步中巴双方将如何开展合作防治蝗灾?

王凤乐表示,根据实地调查和巴方实际情况,结合中国防蝗经验,工作组提出了“精准监测、分区治理、有效防控、科技支撑”的总体思路,短期考虑用飞防和地面移动作业等高效施药器械喷洒化学农药应急防治,长期考虑协调应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推进蝗灾可持续治理。

他介绍说,工作组重点推介了“加农炮”、植保无人机等高效喷施设备及应急防控用药。针对生物农药是否适合在高温干旱的沙漠地区应用,建议先做小范围试验示范。建议巴方关注伊朗、印度等国蝗虫发生防治动态,及时监测并扑灭境外入侵蝗虫。特别是建议加大调查和监测力度,在蝗蝻期采取化学农药集中防控措施。

3月9日,中国首批援巴蝗灾防控物资抵达巴基斯坦,包括50吨马拉硫磷农药和14台牵引式高效喷雾机,根据商定的援助方案,后续中方还将分两批向巴基斯坦运送灭蝗援助物资,含250吨马拉硫磷农药和36台牵引式高效喷雾机。

王凤乐说,工作组建议抓紧建立中巴联合治蝗工作机制,将中巴联合治蝗纳入中巴农业合作工作组机制,就蝗灾可持续治理开展政策对话、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建议开展巴基斯坦沙漠蝗发生区域、生物学特性、迁移扩散规律调查,设立中巴病虫害联合防控实验室及蝗灾可持续治理合作项目。

 

严防沙漠蝗入侵及扩散

近日,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联合制定印发《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要求各地严防境外沙漠蝗入侵危害,继续做好国内蝗虫防治。蝗灾是否将入侵我国?

工作组专家们认为,周边国家沙漠蝗迁入我国几率很低,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

——从生活习性看,沙漠蝗的生存和繁殖须依托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我国西南同纬度地区没有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新疆、内蒙古虽有广阔荒漠,但气温降雨等不能满足其繁殖条件。

——从在我国发生危害记录看,195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蔡邦华曾在论文中记载云南怒江下游贡山有沙漠蝗,但没有危害记录;1974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学忠曾在西藏聂拉木县采集到1只散居型雌性沙漠蝗成虫,随后40多年来,我国专家持续调查,没有沙漠蝗迁入记录或在我国危害的情况。

——从迁飞路径看,如果沙漠蝗迁入我国,西线通道是从印度、巴基斯坦进入西藏南部,受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阻隔,气温很低,沙漠蝗难以飞越和存活;东部通道是经印度、孟加拉国从缅甸进入云南南部,但其难以穿过雨林,缅甸气候不适宜其发生,云南南部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不适宜其存活。即使出现强季风等导致沙漠蝗少量进入我国,也难以建立有效种群,我国监测和防治能力能够控制。

王凤乐说,我国坚持风险意识,制定了防控预案,加强云南、西藏、新疆等边境监测,一旦发生境外沙漠蝗入侵,将立即组织防控,严防在境内增殖和进一步扩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能拿防疫当营销噱头
下一篇:我国渤海再获重要油气发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