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疫情打乱的毕业季 大学生如何突围

王豪    2020-03-13 10:05:19    中国青年报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内各地高校开学时间一再推迟,对于本该从2月就马不停蹄完成毕业课题、找工作或出国留学的874万名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意料之外的考验。

面对被疫情打乱的就业季,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创新推进网上就业服务,鼓励网上面试签约;学校指导学生及时调整毕业设计方案,助其顺利完成论文和课题;有学生借助疫情期间可免费访问多种学术资源的机会,完善自身研究;也有人一边参加各种视频面试,一边备考选调生和公务员,做多手准备。大家都用最大的努力,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中奋力突围。

 

疫情更加凸显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的重要性

上海某高校医学院药学专硕三年级男生小陈原本打算3月完成毕业课题实验,6月毕业,因为无法如期返校做实验,正面临延迟毕业、就业难、落户难等一连串困扰。

学校日前下发通知,允许研究生分6月和8月两批申请学位。小陈估计,如果3月底开学,他和大部分同学能在8月毕业。“根据惯例,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每年5月会下发通知,要求本科、硕士毕业生在6月提交(落户)相关材料,今年,指导中心还没有针对疫情给出前期预告,我心里没底。”小陈说。

另一方面,小陈明显感觉到,近期,医学生求职的不确定性变大了。小陈说,医院的招聘方式不如企业灵活,大都采取线下面试。近期大多医院忙着抗击疫情,外地学生又没有返沪,致使招聘计划搁置。他自己和身边不少同学还处于投简历、等消息的阶段。“如果延毕半年,成为2021届毕业生,就业竞争或许更加激烈。”小陈说。

疫情也导致一些医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采集调研数据受阻。为了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通过问卷调研,充分了解学生诉求。针对少数学生无法开展实验、调研的担忧,建议指导教师结合学生毕业设计方向或居住地的情况,以综述形式或基于新冠疫情内容,完成毕业设计,并报备学校教务处。

负责学院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王俊玲表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了公共卫生在推进新时代大健康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升了在校生的专业认知度,决定着今年毕业生或已毕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曾在苏州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学习,目前就职于苏州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姚敏,参与了此次防疫工作。在这名90后公卫医生看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暴露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疫情防控、医疗卫生资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相应地,会对构建未来“大卫生”“大健康”的概念以及传染病疫情防控体系的建设提供思路。

她预测,疫情之后,从顶层开始,一场变革即将产生。疾控部门、医院相关科室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促进工作人员技能提升。“公共卫生与临床弥合裂痕,才能让社会及个人共同关注健康,参与到‘健康中国’的进程之中。”姚敏说。

对此,她建议,学弟学妹在日常学习中,多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准备求职的毕业生,要珍惜实习实践机会,转变就业观念,到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历练成长。而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要尽可能去除一些行政题目,注重业务考核。

 

疫情期间可免费访问多种学术资源,探索如何转危为机

和医学专业一样,工学、农学等学科毕业生的论文同样因疫情遇到了不能开展实验、走访调研等难题。采访中,来自上海、北京、武汉、兰州等地一些高校的学生表示,学院允许毕业生与指导老师商议后,用文献综述或模拟实验代替原定课题。

上海一所理工类高校化工学院大四女生陈月(化名)告诉记者,2月中旬,学院通知,本科生的毕业课题可以不做实验。于是,400多个学生的论文全部改为模拟实验。

但模拟实验真正操作起来,并不像想象得那样顺利。

陈月的课题是双金属加氢催化剂的加氢效应的研究,从实验项目改成了分子模拟计算。老师无暇指导,只能靠她自己琢磨,而学软件至少要两三个月,这让她一时无从下手。

文科学子也没能幸免。年前,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大四男生严富成确定好了论文方向——针对家乡甘肃环县易地搬迁工作的一项田野调查。然而疫情发生后,要去离家近40分钟车程的调查点,有些不切实际。为了按时完成论文,严富成采用电话访谈。几次尝试后他发现,效果“最多只能达到预期的30%”。如今,他打算在老师远程指导下,夯实综述部分,待疫情结束,再请一位对当地熟悉的“向导”,陪自己去现场采访。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完成毕业论文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但也有人借助疫情期间可免费访问多种学术资源的机会,查阅大量文献,完善了自己的研究。兰州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牛敬业就在隔离期间,将毕业论文中已经写完的一个章节,以小论文形式投递到某期刊,现已进入审稿流程。在牛敬业看来,自律是缓解焦虑的良药。

“前提是入校后要较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争取在研三的上半学期完成大部分实验工作,拿到核心数据。”牛敬业说,这样毕业前就不会被突发状况打乱自己的节奏。反而,能利用空闲时间,沉下心来,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规划。

 

就业路上多一手准备,就会多一点希望

就业问题是横在2020届毕业生面前的一道坎儿。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将会有874万的应届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受疫情影响,那些寄情春招和原本计划出国深造的大学生,也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

因2月、3月的雅思考试取消,4月的考位锁定,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大四女生李曼宁的留学计划暂时中止。转而求职后,她观察到,此次春招,商科岗位数量不多,还更倾向于有编程能力的理工科,比如,银行就需要更多后台系统维护的IT岗位。多种因素叠加,致使拿到offer的同学少之又少。

一些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也有所担忧。一位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的硕士生告诉记者,他考上了一家事业单位,当初报考要求是7月底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现在他还没有做完实验,可能面临延期毕业,影响单位的政审,以致无法顺利入职。他身边还有同学签了生物公司,原本约定4月送审资料,但很担心届时不能返校。

伴随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复工速度有所加快,近期就业市场开始回温。

根据BOSS直聘最近发布的《2020春招就业市场追踪报告》,2月24日开始,就业市场出现了首个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点。小微企业岗位需求有所复苏。千人以上规模的大型企业人才需求规模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九成。其中互联网行业30%的新增岗位为技术类,开启新一轮抢人。交通/物流行业岗位需求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教育部更是“点名”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表示经过调研,今后一段时间,这些学科人才的社会需求会比较旺盛。“这显然是一个好势头,关键点在于企业是否看到这一点,还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杨路明教授说,就本专业来讲,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有效协同,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得益于学校组织的“空中双选会”,因考研错过秋招的的河南姑娘刘丹得到某教育机构的入职邀请。根据对方公司要求,完成了一份笔试考卷,录制了10多分钟的试讲视频。

刘丹坦言,从考核方式到考核内容,线上招考没有降低难度,仍秉持“择优”原则。为顺利通关,她付出不少努力。尤其在提交时限不足3天的试讲录制环节,她先是花费一下午时间,准备了教案,接着反复练习,录制了10多遍,才选出较为满意的版本。

对此,她建议,想在春招有所斩获的毕业生,要认准求职目标,关注老师和班干部推送的招聘信息,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线上面试,“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每一次机会,多一手准备,就会多一点希望”。

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担任人力资源经理的陈果,已连续多年参加校招工作。近期,其所在的公司,就录取了一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疫情之下,她建议,正在求职的同学要清晰自己的择业方向,看准职位和公司的发展前景;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现阶段的价值;做好职场前两年钱包紧巴的心理建设。同时,关注细节,做足准备。

针对教育机构的线上招聘平台“可以为师矣”的负责人朱俊帆告诉记者,由于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的需求陡增,各个线上教育机构的招聘数量迅速增加。“例如总部在杭州的在线辅导机构‘铭师堂’,两个月之内招聘需求从200人涨到了2000人;在线教育机构‘猿辅导’,日前发布推送,要补充招募1万人;北京的在线教育机构‘跟谁学’近期计划招聘3500位辅导老师,他们的HR告诉我,这两天每天能收到上千份简历。”

在朱俊帆看来,部分找工作困难的大学生不是没有门路,是因为忽略了行业需求,事实上这些教育机构招聘的大多数是应届生,且不限专业。就他了解,不少应届生已经通过线上招聘拿到了offer,有的已经在线签了三方协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话疗”女医生:我愿意离他们近一点
下一篇:线上看展览、线上大师课、线上音乐节 他们在“云端”起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