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残疾人脱贫,多次强调要把贫困残疾人作为群体攻坚的重点,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贫困残疾人脱贫成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
政策护航残疾人脱贫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关心群众的脱贫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2012年12月,习近平考察河北阜平时,发表了他担任总书记以来第一篇有关扶贫的讲话。次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精准脱贫”。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就在这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指导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等26个部门随后联合印发《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行动计划聚焦残疾人实际困难,提出贫困残疾人脱贫目标——到2020年,实现贫困残疾人及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有效扩大,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
两年多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将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作为专门一节单独列出,要求从七个方面加快推进,以确保贫困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为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发展,近年来,国家和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关于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记者梳理中国残联提供的资料发现,5年左右的时间,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共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多达40个。除中央和国家层面外,地方各级也纷纷出台帮扶政策。
残疾人脱贫成绩斐然
辛宝同,宁夏隆德人。大学毕业后,一场大病使他双腿瘫痪。此前,他父亲长期瘫痪卧床,母亲一边照料父亲,一边供他上学。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几乎陷入绝境。
为了解决重度贫困残疾人的脱贫增收问题,隆德县办起了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2017年8月,辛宝同一家三口整户入住托创中心,成为第一批进入中心的一户多残建档立卡家庭。
搬入中心后,辛宝同一家吃住有了保障,母亲成为中心扶贫车间工人,不仅方便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每月还有1900多元的收入。而大学毕业的辛宝同在中心办公室工作的同时,还成为残疾人电商创业协会的带头人。
在县残联同志的帮助下,辛宝同注册成立了电商,开设了特产店线下门店。“不但自己家里的条件改善了,还能帮助更多不幸的人,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辛宝同主动提出,要退掉一家三口每月1300多元的低保。
进入托创中心两年多来,辛宝同一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10多万元的外债和贷款还掉了,压在一家人头上的阴云烟消云散,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杨忠福,重庆江津人。20多年前,由于青光眼,他双目失明。2013年,杨忠福一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候,他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一年几千元的收入,日子捉襟见肘。2014年,他决心靠养猪脱贫。
“村里面一个电话通知,车子接着就去了。”为了养好猪,杨忠福有时会到区里上培训课。慢慢地,利用手感、嗅觉和听觉,老杨总结出一套专属于他的“听、闻、摸、记”四字养猪法,练就了一套养猪绝活。
为支持老杨养猪,当地政府切实提供了很多帮助,不仅根据政策发放了小额信贷和各种奖励、补贴,更在养殖技术上,随时对他进行指导。镇农业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说:“我们每个月都要过来看几回。”
2015年,老杨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年收入翻了好几番。今年,老杨的20头猪长势不错,再加上卖蔬菜、玉米的收入,和妻子采摘花椒的工资,老杨觉得很满意。
几年前,靠政府补贴,老杨家盖起了两层小楼。如今,生活越过越顺心,老杨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期待。
辛宝同、杨忠福,他们只是无数贫困残疾人脱贫的缩影。实现就业是残疾人脱贫的重要形式。据中国残联实名统计,截至10月8日,“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54.5万人,累计新增农村残疾人就业110.9万人,超额完成“十三五”任务目标。
制度保障下寻求发展
有条件就业的,帮助其实现就业;无法就业的,也要有制度兜底保障。
记者从中国残联了解到,目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已实现制度全覆盖,分别惠及1069.3万、1354.5万残疾人,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截至2019年底,963.4万贫困残疾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其中300万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作为单人户领取低保。
在落实原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基础上,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中的残疾人也被纳入政府代缴范围,618.2万重度残疾人、299.1万非重度残疾人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得到政府全额或部分资助。
对于残疾人而言,康复至关重要。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以来,已累计服务3252.3万残疾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80%。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广泛开展,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作为“两不愁三保障”内容之一,残疾人基本住房保障也是重要一环。截至2019年底,已为38.1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等部门优先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截至2019年底,49万残疾人通过实物配租和发放租赁补贴两种方式享受公共租房保障,城镇残疾人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如果上述各条是保障残疾人生存权的根本,那么教育和培训就业才是实现其发展权的关键。
教育方面,国务院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现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12年免费教育,北京、辽宁、江苏、福建、西藏、新疆等省区市更是实现15年免费教育。同时,完善残疾学生教育考试无障碍环境,推动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2016—2019年,累计4.39万名残疾考生被普通高校录取。
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方面,推动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落实《关于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 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总体方案》,并完善相关实施办法;落实《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6—2020年)》,制定三年培训任务计划,并分解各地落实。
此外,大力推行按比例就业,推动党政机关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使残疾人进入公务员系统。今年,司法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残联等4部门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带头招录6名残疾人公务员,实现中国残联以外国家机关招录残疾人公务员零的突破。
(《人民周刊》2020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