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歌手周杰伦出道20年,他将于11月6日推出经典专辑黑胶唱片,供乐迷珍藏。14张黑胶唱片,预售价格超7000元,仍然有不少粉丝忍不住“剁手”。潮流总是在轮回,数字时代的年轻人,扔掉了MP3和iPod,习惯了在网上听音乐,如今为何又爱上了父辈们聆听的黑胶唱片?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聆听黑胶很有仪式感,很治愈,让我们的生活慢下来。”7月5日,上海黑胶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会长徐冰说:“去年,美国和英国的黑胶销量都超过了CD,全球出现了黑胶载体音乐的回潮。”
上世纪90年代,在CD的冲击下,黑胶唱片销量急速下滑。1998年,国内最后一条黑胶唱片生产线停产。在全球黑胶回潮的环境下,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从德国购入黑胶唱片生产线,2018年投入生产。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等流媒体平台也都设立了黑胶服务专区。
上海黑胶文化研究会成立的同时,“时光流转120年黑胶文化展”也在艺仓美术馆拉开帷幕。黑胶唱片已诞生150年,在中国也走过了120年。1897年,南京路上的谋得利洋行开始销售蜡筒留声机和蜡筒唱片。1904年,京剧大师孙菊仙录制了《举鼎观画》等唱片。1917年,法国人乐浜生的东方百代唱片公司在肇嘉浜路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唱片生产线。
展览现场有不少珍贵黑胶唱片和资料,勾起了作曲家刘念劬的回忆。因为父亲是京剧爱好者,这位《封神榜》配乐、《黑猫警长》主题曲的创作者从小听着黑胶唱片里的京剧唱段长大。他说:“黑胶上有密纹,很像是百年上海的年轮。黑胶唱片用声音记录了历史,它的声音充满温度。”上海黑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吴晓颖说:“黑胶的‘沙沙’声,即使在它渐渐微弱的那些岁月里,也一直回响在老克勒的客厅里,回响在老上海影剧里,回响在无数走怀旧风的餐厅会馆咖啡雅座中……”
艺仓美术馆前不久刚展览了“光/谱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曾吸引周杰伦、桂纶镁、范晓萱等明星前来打卡。艺仓美术馆馆长余光照介绍,为了致敬鲍勃·迪伦,艺仓美术馆还将联合太合麦田与IndieWorks邀请老狼、梁晓雪、杨海崧、刺猬乐队、面孔乐队、Click#15主唱Ricky翻唱鲍勃·迪伦经典,以限量版黑胶的形式发行。
歌手名洋来到展览现场,献唱了多首老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走红的他,曾出过不少黑胶专辑。今年他重归歌坛,出版全新专辑《回到我身边》,特意选择了以黑胶唱片的格式发行,勾起歌迷们的温暖回忆。
黑胶为什么会回潮?徐冰说,“发烧友”们对音乐有着极致追求,推动了声音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实,黑胶的模拟声与数码音乐相比,无论在频响和动态范围、信噪比、失真等指标上要差一大截。黑胶文化复兴,看似是背道而驰的“退烧”现象,却反映出人民对自然声音美学的本真向往。
成立后的上海黑胶文化研究会将汇集音乐人、制作人、鉴赏家、媒体人和收藏家,徐冰希望能召集大家一起探究黑胶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分享黑胶音乐的审美情趣,推动海内外黑胶文化的交流。(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