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生活时尚 > 正文

网络音频平台缘何青睐古籍内容

尹琨    2020-07-01 10:14:14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随着听书成为数字阅读新时尚,《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浏览多个网络音频平台发现,古籍内容日益受到用户青睐。比如在懒人听书好评榜总榜排名第一的是由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去听”推出的《三国演义故事》,喜马拉雅站内古籍总播放量超过95亿。日前,喜马拉雅更是发起古籍唤醒计划,联合新浪微博共同招募古籍唤醒人。网络音频平台缘何青睐古籍内容?记者为此对话喜马拉雅副总裁殷启明。

日均收听古籍三小时

据殷启明介绍,近年来,喜马拉雅先后推出《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易中天说禅》《蒙曼品最美唐诗》等传统文化类专辑,深受用户喜爱。

喜马研究院发布的《喜马拉雅古籍收听报告》显示,经典古籍魅力不减。在用户最爱收听的古籍中,四大名著均进入前十,其中《三国演义》以21亿播放量位居第一,《西游记》以10.5亿播放量屈居第二,《红楼梦》及《水浒传》的播放量分别达到6.9亿、6.5亿,《黄帝内经》《鬼谷子》也跻身前十。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有超过13万主播在朗读、讲解、传播古籍,喜马拉雅站内古籍活跃用户的日均收听时长达180分钟。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古籍研究仿佛就是拿着放大镜,一头扎进故纸堆,去研究那些生僻字、文言文。可实际上,古籍的范围非常宽泛,研究古籍、传播古籍的人也并非只有老专家、老学者,随着传统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开始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选择用音频盘活古籍资源。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师马磊在古籍唤醒计划启动后就第一时间报了名。2019年11月,爱好传统文化的马磊决心重新研读《千字文》,与他作为考古学硕士的好友恩子健在喜马拉雅创办了一档名为《鸮胖说千字文》的音频节目。尽管每期节目时长只有8分钟,但他们每次都要准备10小时,查阅数十本古籍。目前《鸮胖说千字文》已更新120期,收听量达132万。

打破传统与现代的距离感

“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是先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通过征集解读古籍的音频作品,打破传统文化与年青一代的距离感,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积极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中来,使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迸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与感召力。”谈及发起古籍唤醒计划的原因,殷启明如是说道。

自今年3月古籍唤醒计划启动招募以来,喜马拉雅已收到1600多人的报名信息,其中有畅销书作者、博物馆讲解员、图书编辑等来自不同领域的古籍爱好者。在多位文史专家、传统文化研究者中,高天晨便是其中一位。他曾担任孔庙国子监国学讲师,受邀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书法与中国文化讲座。2019年,高天晨赴希腊参加希腊中国文化节,表演了书法、武术等,其中一些跨界元素的艺术形式,令当地观众耳目一新。

在自己的音频节目中,高天晨也充分运用跨界元素。目前,他在喜马拉雅上已有《千文箫语》《一箫一字〈千字文新解〉》等多张专辑,其中《一箫一字〈千字文新解〉》,用即兴萧乐诠释汉字,为用户带来艺术通感的优美意境。

加入古籍唤醒计划,高天晨的初心是让更多古籍走进大众视野,传递古籍中的文化、思想之美。他建议初学者在读古籍时,可以先读现代学者的研究,得知古人写作的背景之后,对于了解古籍的具体语境及思想都有益处。

分享保护与研究成果

记者了解到,喜马拉雅将为古籍唤醒人提供全方位的扶持,提供一对一制作指导、版权保护和亿级流量扶持,也帮助古籍唤醒人实现商业变现。“古籍唤醒人除了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学者、作家、媒体人、研究者外,也非常希望能给长期致力于古籍发掘和保护的民间力量以支持。”殷启明表示,很多民间的古籍保护和传播者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喜马拉雅愿意给他们提供商业变现的机会,为他们提供足够大的平台分享古籍保护和研究的成果。

目前,喜马拉雅已分批次为先后报名的古籍唤醒人开设专门的主播训练营,以及为期四周官方课程,邀请资深文史运营与大咖主播联手授课,帮助他们快速“从零到一”,进阶为专业的文史主播。

已有300余位古籍唤醒人经过指导产生了自己的音频作品,从中脱颖而出的优质主播,已获得喜马拉雅签约机会,上线了包括《立叔说汉字(汉字里的中国)》《学透〈诗经〉|每天10分钟》《深夜英雄梦/船夫聊水浒》等音频作品。

在机构合作方面,喜马拉雅也正积极展开沟通。比如通过引入版权和将古籍类图书有声化,加强与出版单位的合作。“我们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即将合作上线‘唐诗鉴赏辞典’系列丛书的音频版。”殷启明介绍说,在高校方面,也已邀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何善蒙等多位高校学者、硕博士参与古籍唤醒计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展现中华戏曲的深邃精美
下一篇:“低过老罗”成热词 新零售不能靠噱头赢一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