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大促进入白热化阶段,各电商平台和商家纷纷拿出了最大的优惠,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省钱无疑是值得高兴的事,但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降价越多越头疼,这是为何呢?早在今年6月初,部分商家就打出了“保价6·18”的旗号,宣称现在购买商品的价格只要比“6·18”大促期间的价格贵就能补差价,然而,当消费者去补差价时,有些商家却以各种限制性条件来拒绝补偿,消费者想要退货却过了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时限。
有的商家会在保价政策中的“价”上面做文章。这个“价”其实有多层意思,包括商品的标价、商品的实际付款价、商品使用店铺优惠后的付款价、商品叠加使用店铺和平台优惠券后的结算价,在不考虑漏用优惠券的情形下,一般而言,商品叠加使用店铺和平台优惠券后的结算价就是商品的实际付款价。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王先生就因为误解了“价”的定义而没能退成差价。6月7日,王先生在一家有着“皇冠”等级的灯具店下单了五个吸顶灯,总价为700元。看着店铺“十年老店”的称号,再加上店家宣称的“买贵补差价”,王先生毫不犹豫地付了款,但却忽视了客服在此前发来的一长串文字。这段文字里包含了对于“6·18”保价政策的细节性规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保价政策仅限店铺优惠,平台优惠不计入内”。王先生习惯性地认为保价是以最终的结算价为保价标准,最终使用店铺满600元减50元的券付了款,结算价为650元。
到了“6·18”大促,王先生发现,再买相同的商品结算价仅为570元,于是去找店家补差价。然而,店家拒绝了王先生的请求,原因是,店铺的商品标价未变,优惠券仍是满600元减50元,之所以有80元的差价是因为王先生使用了平台的每满300元减40元的优惠券,而平台优惠券是不计入保价范围的。王先生这才意识到中了店家的“套路”。“这还只是同一户商家的产品,我在‘6·18’之前在不同的店还买了好多东西,如果每一家店的优惠政策都研究一遍,工作量也太大了。”王先生无奈地表示。
除了在“价”上使“小心思”,有的商家还会在优惠形式上设置障碍。比如,有商家的保价政策不支持秒杀、抢购等形式。比如,消费者在6月1日买了一张桌子付款800元,到了“6·18”大促,这张桌子开启了“限时抢购”,抢购价变为600元。如果消费者发现了这一抢购活动去找商家补差价,商家可以选择拒绝。
此外,不少商家还会在直播上卖货,直播中的专属优惠商品大多数需要抢购。有的商家规定,涉及到直播抢购的降价,需要消费者下单并付款来“锁定”优惠,后期才可以补差价。比如,消费者在6月1日买了一张桌子付款800元,“6·18”期间,商家在直播中表示,下单并成功付款前100名用户可以获得额外的200元优惠,如果消费者在“6·18”期间下单成功,并且是付款前100名中的用户,意味着消费者可以以600元的价格买下这张桌子,但是如果该消费者没有付款,最终订单取消,商家就可以拒绝补偿其中的差价。
除了上述限制外,“6·18”保价政策中的“猫腻”还有很多,这种限制性条款在未来的网购节到来前还会出现,对此,有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今后的网购中要多加留心,提前跟商家确认好价格细节。
(记者 朱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