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生活时尚 > 正文

线上实时同步直播 68岁“老人艺”的新活法

2020-06-17 09:36:21    北京商报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艺术院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因独特的表演风格,已成为中外闻名的专业话剧院,每年登台上演的剧作均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今年以来,在特殊环境背景之下,北京人艺只能暂停线下演出,但该剧院却通过其他多种渠道时刻与观众保持互动,不仅将68年建院纪念日以实时直播的形式搬到线上,还通过剧本朗读、线上带领观众参观戏剧博物馆等另外的方式展现话剧魅力。这对于已近70岁的北京人艺而言,也是跟随着市场及环境日益变化的脚步,迈向新的征途。

C2020-06-16首都演艺周刊1版01s004

一场演出观演人次超500万

 

北京人艺于日前迎来了建院68周年的纪念日,对此,北京人艺通过线上实时同步直播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一台云集老中青多代艺人的演出。观众可通过全网十余家网络平台进行同步收看,而这也是首都剧场的舞台与观众暂别近5个月后,第一次重启。

不同于以往的舞台演出,此次纪念演出从形式到阵容,都来了一次大胆的新尝试。演出并没有选择一整台完整的戏剧,而是浓缩了数部经典剧目的片段,以此来向经典致敬。与此同时,这台演出打破了正式演出版本的原班阵容,既有《雷雨》《哈姆雷特》《日出》等这些相同剧目的不同演出阵容来上演剧中不同片段,又有《上帝的宠儿》《骆驼祥子》《北京人》《家》《蔡文姬》等同一段演出中演员们打破版本甚至跨代同台,也有《莲花》《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哗变》等剧目片段原班上演,还有老舍散文、叫卖组曲等节目的亮相。

当晚演出刚一开始,便吸引不少观众的驻足。其中,观众宋新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年初,曾计划与朋友观看北京人艺的演出,但因疫情的影响,线下演出均已暂停,因此一直未能达成看演出的心愿。自从得知北京人艺将68周年建院纪念演出搬到线上后,便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并在6月12日晚间早早打开网络平台,与家人一起观看这台演出。

据北京人艺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演出结束,这场线上同步直播的演出,仅实时观看人次就达到500余万人。同时,北京人艺还推出了面向观众的《独家记忆——我的北京人艺收藏》短视频征集活动。北京人艺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观众通过自己的讲述,或展现一件物品,或分享一份心情,或道出一个故事,把自己值得留念和收藏的记忆讲给大家听。

C2020-06-16首都演艺周刊1版01s001

线上线下同标准高要求

 

建院纪念演出只是北京人艺在线上的尝试之一,近两个月来,北京人艺还通过将剧本朗读同样搬到线上,让观众能够继续欣赏到演出作品,同时也是在保证剧院的演职员持续保持最好的状态时刻准备着。

北京人艺演员队队长冯远征看来,“停工不停练”,任何时候演员的基本功都不能丢。在这样的目标下,北京人艺的青年演员们通过报名组成了3个剧本朗读的剧组,分头进行线上排练。截至目前,包括《天之骄子》《八美图》《上帝的宠儿》《天下第一楼》等作品纷纷通过剧本朗读的方式,走到了线上。

据《天之骄子》导演唐烨执导剧本朗读时透露,“《天之骄子》这部剧本身就很难,剧本当中有很多生僻字,有时甚至需要我们去查字典。而我们并不是因为这次不能在剧场演出,就放松了要求,我们所有的状态都是为了舞台而准备,因此从分寸到节奏,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松。此外,剧本朗读不是广播剧,怎么找到话筒前说话的感觉,这和舞台上是不一样的,我要求演员的语速要符合我们首都剧场的舞台”。

在演出行业分析人士黎新宇看来,当下所处的特殊时期让整个演出行业均看到了线上布局的可能性。“此前从业者总是担心线上演出无法提供更好的观演效果,沉浸感不足,但近段时间的种种尝试,证明了线上演出虽然实际的体验效果不如线下,但并非不可实行,同时也是一个可以与观众保持持续联系的有效渠道。”

C2020-06-16首都演艺周刊1版01s002

多渠道融合已成大势所趋

 

如今不只是北京人艺,越来越多的剧院已开拓线上渠道,将旗下的经典作品甚至是新创作的演出作品,均放到线上与观众见面。

就在一周前,北京京剧院便将打造的红色题材现代京剧《许云峰》进行了“云首演”,并尝试了付费观演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全国多地,有多部演出作品如《最美逆行者》《热干面之味》等,也实现了自己的“云首演”。

除此以外,演出剧院也将旗下举办的多种活动放在线上,探索“演出+直播”融合发展新模式。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为例,为开拓多渠道推广平台,该剧院联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创新举办爱心汇“剧”、云中送福——欢庆“六一”线上嘉年华,实现了较好的市场反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表示,“这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首次以线上的方式与大家共同欢度‘六一’儿童节,希望通过跨越地域限制的直播形式,把精彩的演出和祝福传递给孩子们,让更多的孩子感受戏剧的魅力,从戏剧中汲取养分和力量”。

北京人艺也持续在线上进行更多布局,并将人艺戏剧博物馆搬到线上,制作“云展览”,其中一场名为“纪念北京人艺建院68周年云展览”的活动将上线,让观众通过另外一种方式与北京人艺以及戏剧进行亲密接触。据悉,该展览分为“现实主义奠基”“艺术风格确立”“构筑艺术殿堂”“树立文化自信”四个板块。人艺戏剧博物馆将通过珍贵的图文资料、独家手稿、视频及艺术家朗读的音频等形式,为观众线上展示北京人艺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剧评人蒋颖认为,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熟悉的剧团变得越来越“接地气”,不只是主要的视频网站,抖音等短视频上也都有剧团的身影。尽管线上演出不会成为常态,但是艺术创作需要拥抱时代的变化,除了作品主题上推陈出新外,也需要寻找多样化的途径展现自身的魅力。通过短视频创作与传播,不仅能让大众在此时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到不同艺术特色的创作作品,对剧院自身的文化传播也具有积极作用。(记者 卢扬 郑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伦敦时装周首次改为线上 胡兵“云对话”设计师
下一篇:制作互动商业模式多维创新 重新定义在线演唱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