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生活时尚 > 正文

穿越回宋朝,我们能和古人愉快地聊天吗?

2020-05-19 10:33:58    中国新闻网

最近,热播古装剧《清平乐》凭借精致的服化道、浓厚的文化气息吸了不少粉,甚至有观众表示,很想穿越回宋朝,看看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不是如此美好。

也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古代的许多人名、地名很唯美?北宋有没有“普通话”?如果真的可以穿越,现代人能和宋朝古人愉快地聊天吗?

北宋时期的“普通话”啥样?

中国古代官方语言有雅言、正音、官话等不同的称呼,也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普通话”的定义。规范读音的最大作用就是为交流提供便利。

据说孔子讲的就是“雅言”,因为他长年累月在外游历讲学,还收了许多弟子,如果只用当地方言来授课的话,沟通就很成问题。

宋朝建立初期,以今天的河南开封为东京,以今天的河南洛阳为西京,北宋人往往以洛阳方言作为当时的标准语音。

北宋前期,大臣寇准和丁谓在政事堂上,闲时论及天下语音何处为正。寇准说:“唯西洛人得天下之中。”丁谓说:“不然,四远各有方言,唯读书人然后为正。”

比较一下的话,宋时读书人与洛阳语之间的差别,类似于现在普通话与北京话之间的差别。

“北宋官话一般指文人写字作文所用的语言,方言更多是老百姓使用。这是中原的情况,其他各地也有自己的方言。”《东言西语》作者郑子宁说,宋朝时四川方言以非常难懂而闻名,和现在的四川话关系不大。

他说,没有人特别记录过北宋朝堂上使用的语言到底是什么样子,但理论上说,应该会倾向于一种当时大家能听得懂的沟通语言。

穿越回宋朝?只是听上去很美

《清平乐》中展示的一幅幅宋朝生活图景,令许多观众感叹想穿越。但这种想法只是听上去很美。先不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单纯聊天就可能存在很大问题。

北宋时期使用的是中古汉语,整语音体系和现代差别比较大。郑子宁举了一个例子,现代人说心脏的“心”、欣喜的“欣”、新旧的“新”,基本发音一致。

但在北宋,心的发音是“sim”,新的发音是“sin”,欣是“hin”,万一穿越回去,现代人以普通话的发音习惯与北宋人对话,估计会发生很严重的误听。

就连“清平乐”这几个字,古今读音也不一样。郑子宁说,据考证,如果一定要用汉语拼音模仿一下的话,在北宋时期,人们可能会把这三个字读成“cieng pieng ngaoh”。

“除了语音以外,词汇使用或许跟现在有一定差异,这就会造成很大的沟通困难。”郑子宁说,在宋朝,战争的争可以表示相差多少的意思,现在则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用法。另外,宋朝人要是说真假的“真”,会听起来像是金子的“金”。

所以,假设一个姓陈的现代人穿越到宋朝,因为那时“陈“的读音类似于金,陈姓现代人在自我介绍时,宋朝人想来想去,想到最接近的姓没准可能是岑参的“岑”。

地名、人名……距离产生美?

另外,在《清平乐》等一些古装剧中,很多人名、地名都会让观众觉得颇具美感。但郑子宁说,其中有些确实非常有文化内涵,但有些可能是“距离产生美”造成的。

像“兰陵”,以今人眼光看有一种朦朦胧胧的美感,但在古代地名中,带有“陵”的非常多,也比较普通。

“比如现在的地名中带有‘庄’字的,假设再过上几百年,人日常生活中远离了农村生活不再用‘庄’这个字,在后人眼中,也可能认为这是个多美丽的名字。”郑子宁解释。

再比如,现代人读历史,会觉得“西域三十六国”很遥远,精绝国、楼兰国的名字听上去都挺美好,而依据现有资料,其实也就是对当地某个词语的音译。

“具体到取名字,现代人看‘梓’‘萱’这类的词儿流行但有点俗气,其实古代有些人名取得也比较随意,据记载,重耳指的有双重耳垂。”郑子宁说。(上官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人艺”三代演员“云赏”解说戏剧博物馆
下一篇:“飞行汽车”离实用化越来越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