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剧《我的金山银山》中,演员范明第一个出场。大树下,由他饰演的村主任范星火身披西装外套,打着斜纹领带,戴一黑色墨镜,脚蹬旅游鞋,面向村民侃侃而谈。
这一人物形象是范明自己提的建议。“村主任,在我们国家,是最基层的干部。范星火去过大城市,有些见识,所以他的西装干干净净,有打扮的色彩,这是这个人物的仪式感。但协调性上又有他审美的局限,所以他的出场、他的状态,人们看着就好笑。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标志性的喜剧元素。”
范明最为观众熟悉的荧屏形象是情景喜剧《武林外传》里的“邢捕头”和《炊事班的故事》中的副班长“老高”,此番出演扶贫题材的《我的金山银山》,他在人物塑造上也依然带有熟悉的“范式喜剧”风格。5月13日下午,正在三亚拍戏的范明接受记者采访。谈起新角色,他的口吻颇为风趣。“我生活当中,还有点小时尚;但作为一名演员,我长得有点乡村人的质感。”
“我身上有农民的质朴”
《我的金山银山》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由沈严、贲放执导,徐君东、任雁编剧,制作周期长达五年。少有人知道,请徐君东担纲编剧,源自范明的推荐。“这部剧我是最早介入的,4年前就有这样一出扶贫戏。”他回忆,第一次看完剧本,觉得观念过于老旧,于是建议推翻剧本,重新架构。“我找到君东,他非常乐意,大家就走基层去找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对于农村戏,范明并不陌生。康洪雷导演的《民工》里,他饰演中年农民鞠广大;电视剧《手机》中,他出演了“黑砖头”严守礼。演《民工》时,范明曾专门到火车站观察民工,还去农村大院体验过生活,跟着一大家子去地里割过麦子,也跟着村民对过口音。“我喜欢去观察农民的状态,也对农村生活很有感受。”他说,“我身上有农民的质朴,所以也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戏。”
塑造人物时,范明强调“质感”,即人要落地,人设要丰富,要让观众感受到人物扑面而来的热情与多面性。新剧中,他理解的村主任“范星火”,是一个典型的基层干部。“范星火在城里打过工,有文化,是个老高中生;所以他有仪式感,一定要打领带,规不规范另说。他对自身服装审美有一种趣味,这不是讽刺,而是非常真实的呈现。”
拍摄《我的金山银山》时,有一出戏范明最难忘。这一幕讲的是村中的水泥厂因为污染问题要被爆破、关停了,而范星火想给村民再挣点钱,于是希望再延缓几个月。“人们全部撤离了,我爬到最高的烟囱上,这时候他们都要点爆破了,我突然出现,把大家都吓坏了。这个桥段我特别难忘,我倒不太恐高,但还是有点紧张,我觉得展现出了范星火的豪迈。”范明说,在剧中,范星火这个角色和所有人物都有交集,这种丰富性吸引着他。“一个老主任,不敢说他观念很落后,但也不是很先进,在两者之间来回摆动;他与代表新观念的第一书记发生的观点冲撞,扶贫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会让人物丰富起来。我喜欢这种戏,会给演员很大的创作空间。”
“荧屏喜剧更耐琢磨”
对于《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两部至今为人乐道的情景喜剧,范明并不讳言两者所带来的影响。“我没想到95后、00后,还在看《武林外传》,它在今天看来,依然精彩无比、后无来者,甚至于它的质感、画面,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他说,拍摄《武林外传》时,摄影机还没这么先进,使得画面有点粗糙,“令这部剧立住的原因是故事、人物太结实了”。当年,剧组在北京平谷的一座山上搭了摄影棚,演员们就住在山上,“像上班一样”,“《武林外传》的创作氛围太可怕,每个人都在较劲”。范明也不例外,“演邢捕头时,那个煞有介事的感觉,那个从内心往外迸发的样子,真是很投入。”
因喜剧角色出名后,近年来,一直有许多喜剧类综艺邀请范明参与,但他都婉拒了。“我知道,我更适合影视喜剧。荧屏上那种喜剧节奏,可能更耐琢磨、更长久。”范明最喜欢喜剧类电视剧,“它在一片生活的基础上,我喜欢在镜头前的这种状态”。
生活中的范明,喜欢游泳和快走,也爱唱歌,但他把唱歌作为锻炼身体的方式,因而“会豪迈地喊,会充满激情,舒筋动骨”。他还有个“12字原则”——吃亏是福、阳光灿烂、与人为善,这是他为人处世的宝典。
今年疫情期间,范明花一个半月读完了三本书,分别是《百年孤独》《麦田里的守望者》与《万寿寺》。“《百年孤独》是女儿推荐的,我读得很慢,因为我想,这样能消化。”他还计划再重复阅读一遍,“平时拍戏很难静下来,这次挺鼓舞我的。也有好多朋友给我推荐书,我得一点点看。”
范明说,必须承认50多岁以后,个人的反应慢了,但心态年轻很重要。“未来我想演年代戏或是有跨度的人物,比如从30岁一直演到80岁,我也在琢磨、在期待。”他透露,最近考虑接两三部网络大电影,“现在有院线电影改为网播,网大的质量也提高了,将来也是个发展方向。”(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