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汝州市夏店镇:

小粉条秒变“大金条”

2020-12-22 11:05:58   

“去年俺家种了4亩红薯,收获红薯1.6万斤,下了大概2000斤粉条,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卖了1.6万元。今年我除了自己种的红薯外,还在邻村收了几千斤红薯下成粉条卖。我看这红薯深加工可真不赖!”2020年12月17日,正在忙着凉晒粉条的汝州市夏店镇黄沟村八组稳定脱贫户毛爱国对走访的第一书记李青建激动地说。

 

 

汝州市畜牧局与黄沟村结对帮扶以来,驻村工作队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多次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技术指导种植技术。黄沟村属于浅山丘陵地区,土地非常适合种植红薯。在驻村工作队的宣传发动下,黄沟村贫困群众纷纷扩大了红薯种植规模。虽然产出的红薯皮薄筋少粉大,但因为红薯市场价格不稳定,且不易储存,收益一直徘徊不前。

 

 

2018年以来,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汝州市畜牧局驻村工作队因势利导,鼓励村民冬季农闲季节,将收获的红薯磨成红薯粉,运用传统工艺加工成红薯粉条,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将1斤红薯的价值翻上几番。

“这1亩地能产4000斤红薯,今年红薯行情不好,1斤才3毛钱,1亩红薯只能卖1200元。要磨成粉面下成粉条卖,1亩地按400斤粉条就能卖3200元,比直接卖红薯多挣2000元嘞。”毛爱国扳着指头给李青建算了一笔账。

 

 

2018年以来,黄沟村村民采用传统纯手工工艺生产的红薯粉条透亮细滑泡水筋道,市场口碑好,吸引许多外地人到村收购,所产粉条全部销售一空。村民们尝到了红薯深加工的甜头,开始从外村购买红薯磨粉下粉条,有几户村民专门购买了红薯磨粉机械,吸引周边村民到黄沟加工红薯,黄沟村逐渐形成了红薯种植、加工、制粉、销售的全产业链。

红薯生来不算粮,粉条飘飘滋味长。水去浆来淀薯魂,延长链条造辉煌。2020年,黄沟村村民种植红薯300余亩,年产红薯120余万斤,加工销售红薯粉条12.5万余斤,为村民增收120余万元,为黄沟村村民增收致富赋予新的动能。(平党申 李海涛 陈运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贫困村变身“明星村”
下一篇:做实做细“绣花功” 全力交出“满分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