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60余吨复合肥助力巩固脱贫成果

向桂民 刘冰     2020-12-10 16:46:04   

近日,持续了半个月阴雨天的湖北省秭归县终于迎来了初冬的一缕暖阳,虽然是周六,但该县两河口镇政府广场上比往日更加热闹。

“郑之忠、吴光新,过来签个字了领肥料,帮忙搭把手搬一下!”广场上高声喊话的,是两河口镇太坪村书记邓帮红。今天,他早早的在广场上摆好了桌椅板凳,备好了签字表,忙前忙后组织人手,卸下两台半挂车上的60多吨有机复合肥,提供肥料的,是注册在太坪村的秭归县新溪源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

“去年才给我送了8包有机复合肥、有机生物肥的,感觉没过多长时间,现在又送来了,真是感谢新溪源合作社,送农资给我们果农,比送真金白银更实在!”太坪村四组的周功云乐呵呵的说,“我们家以前确实困难,国家政策我们符合条件的都享受到了,没想到企业也在年年关心帮助我们,每年组织我们参加柑橘种植培训,还给我们提供几千块的农资,确实是减少了我们的负担。”

周功云原来是村里最困难的几户之一。作为外迁进村的户,土地不多,妻子常年生病,家中只有他一个劳动力。2015年8月,他们一家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几年来,产业发展、危房改造、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他们家“应享尽享”。“难能可贵的是周功云不等不靠,依托合作社技术和农资的支持,将自己的4亩果进行品种改良,产值能到5万元,2017年建起的2层小楼花了十多万多,一分钱外债都没落下,顺利脱贫。”邓帮红十分欣慰的介绍说。

同样受到新溪源合作社帮扶的,还有王家垭村的宋魁昌。由于早年遭受严重的车祸落下残疾,右腿比左腿短了十多公分,生产生活十分不便。

“原先都是种玉米、油菜,卖不出钱,又干不了重体力活儿,所以后来加入合作社,专心发展柑橘,”宋魁昌说:“今年疫情刚缓和的时候,胡总就带着米和油上门专程来看望我,带着技术人员到田里查看橙子的长势,今天又把肥料送上门,真是不知道如何感谢才是!”宋魁昌拄着拐杖在果园里向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展示今年的收成,沉甸甸枝头下都有小棍支撑着,他自嘲道:“我的果树和我人一样,都有顽强的生命力,相信都会有不错的结果!”

秭归县新溪源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威表示,此次向脱贫社员捐赠农资,目的是为秭归县的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助力巩固脱贫成效,同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方式。胡威说:“我们合作社通过扶贫832销售平台、拼多多、抖音电商平台助力社员面向全国开展柑橘销售,户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我们每年都会组织脱贫户社员参加柑橘管理技术培训,从而提高种植水平,提升产品质量,赋予合作社农产品更高的品牌价值,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化‘输血’为‘造血’,实现巩固脱贫、长久富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亮化工程照亮脱贫致富路
下一篇: 用好“乡贤富矿” 共助家乡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