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下过,小山村格外清新。在村前桥头的大柳树下,人们端着饭碗,议论着这场好雨。
“换米换面喽——!”一声脆生生的喊合着湿漉漉的风飘了过来。
不知是谁说了一声:“王货郎来了!”
那人话音刚落,在山路的拐弯处,一辆绿色的三轮车撕破轻纱似的白雾驶了过来。说话间,三轮车已到桥头停住,一位身背小包50来岁、干练精廋的男人从车上跳了下来。三轮车上装满了米面油和日常用品。他就是人人们说的“王货郎”——王修山。大家纷纷站起来向他打招呼:“王货郎,上家吃饭!”
“吃了,媳妇天不亮就起床做饭了。”王修山便回答边打开三轮车的加高栏。
“说曹操曹操到,昨天夜里做梦还念叨你哩。”在村南头住的王来福拨拉完碗里最后一口饭,“面多钱一袋?”
“雪丰牌的,老价钱,80块。”王修山说。
“好,来一袋。”
“我帮你送去。”
“不用啦。”王来福把碗和筷子一合捏在一个手中,弯下腰让王修山把一袋面放在肩上,“一会儿把钱送来。”
“好来。”
有人开玩笑说:“王货郎,你不怕他跑了不给钱?”
“这日子他舍得跑?真跑了我不要钱。”
王修山的话引起了大家一阵哄笑。
王修山7年前做过心脏支架手术,是西峡县桑坪镇塘岈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扶下,他每年种植了1万袋袋料香菇。由于人勤奋,管理到位,小香菇一茬一茬地出,钱一沓一沓往口袋里进,去年就甩掉了贫困帽子。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于是就买了一辆新宗申三轮,利用农闲时节帮集镇一家粮油批发门市下乡换粮油,当上了山乡货郎……
生意的头一开,王修山便忙开了,有要米的,也有要油的,有用钱买的,也有用粮食换的,各是各的价,清清如水。一会功夫,满满一车粮油没了,换回来一车玉米、大豆还有香菇腿什么的。山里人时间金贵,不愿上集镇耽误工夫,都喜欢和王修山打交道。他价格合理,老不骗少不欺,就是上集镇也是这个价。
一开始,王修山眼光都在人群中搜寻,到现在也不见要找的人出现,正要向人们问,一位70多岁的妇女从一小巷里走了出来。他跑过去,从包里掏出几张零钱递了过去:“张婶,你数一数,17块。”这17块钱他始终装在包的里层,怕和做生意的钱混淆,当零钱找了出去。
“你给我帮忙,我还不信你?”张婶双手抖动这接过了钱,嘴里唠叨着,“王货郎你真是个好人。”。
上次来换粮油,大家都换完了,要走时,王修山见张婶手里拎了个小布袋和丈夫一起还立在旁边。原来老两口听说集镇药材门市收购才下山的新鲜中药材连翘,他们在山上摘了2斤,上集镇卖太少了,况且人老了去一趟也不方便,搁在家里又没有人上门收购,他们怕时间长了发霉变质,想让修山捎到镇上卖了。修山换米换面,他们什么也不换,所以没法儿向他张嘴。修山问明了情况,给老人的连翘称了称,捎到药材门市,8.5元一斤,2斤卖了17元。
太阳从东边山垭里露出了圆圆的笑脸,人们吃了饭开始上地干活了,王修山拉着换来的东西离开了山村。他上午要把换来的物品交了,再拉一车赶上吃午饭时到下一个村子。农家人忙,只有吃饭时才在家,他不能误了这段黄金时间。(章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