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鹤峰县五里乡:美丽乡村入画来

黄光明 周龙霞    2020-11-10 17:24:57   

青砖白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新铺的沥青路面黄白标线笔直延伸,家家户户庭院里干净整洁……走进鹤峰县五里乡瓦屋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绿色生态、产业兴旺、宜居宜业、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瓦屋村位于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中部,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42户,总人口1564人。自2016年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以来,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创收并举,在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过农村环境整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用活文化品牌

“驾军长站在山顶青松旁,手握烟斗正思量,火房走出了张志强,一见军长泪夺眶……”10月29日下午,五里乡瓦屋村文化广场围鼓阵阵、唢呐声声,10多名文娱爱好者聚在一起,正在学唱《贺龙待兵胜爹娘》。

“我们经常听村里的老人给我们讲贺龙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是从书上看来,而是我们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学员覃章仲介绍,贺龙在五里坪留下的很多革命故事,被当地群众编成了歌曲传唱至今,我们不仅要将红色故事讲给游客听,还要运用传唱的方式,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们村充分利用脱贫攻坚的机遇,围绕‘红色文化+基础建设+生态旅游’打造美丽乡村。”瓦屋村党支部书记曾广雄说,随着五里乡至瓦屋村农村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完成,到瓦屋村参观学习的游客也是越来越多,不少村民开始在家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在瓦屋村五组山里红农家乐里,干净整洁的小院,配备着茶座、躺椅、烧烤架……2名服务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准备食材。“很多外地客人在老街参观学习完后,都会到湖奎草坪来游玩。”山里红农家乐负责人介绍,每逢节假日,很多游客都是提前预订,这不仅为当地的村民带来就业的机会,更是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近年来,五里乡瓦屋村以“红色文化”为引擎,以“绿色生态”为依托,充分挖掘传承历史文化、打造特色乡土文化品牌,把发展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内涵,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

激活产业名牌

10月31日,五里乡东西部协作有机茶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开挖、清运土渣,多辆运料车穿梭其中,伴随着大型施工机械隆隆轰鸣声,施工人员正在抓紧厂房的办公区建设,一派繁忙景象。

“两个厂房基本上已经修好了,目前正在建设办公楼,预计20多天就能整体完工投入使用了。”项目负责人沈世国介绍。

五里乡瓦屋村的有机茶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是杭州市对口帮扶我县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项目建设投资1869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900万元。目前,该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据了解,该项目建设流转土地27亩,建成后,每年需收购鲜叶15000吨,直接支付鲜叶收购款5000万元以上,年生产红茶可达1800吨,绿茶可达1200吨,将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造血功能,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五里乡瓦屋村的有机茶产业示范园建成后一是可以方便群众,让附近的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就业,有一份稳定的经济来源,二是可以为五里乡近两万亩可采摘茶园提供坚强的市场保障,三是可以让五里乡的茶叶品质和茶叶品牌提档升级,进一步夯实五里乡茶产业基础。”五里乡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此以外,瓦屋村还利用集镇周边和交通便利的优势,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有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建立冷链仓库5个,培育养殖大户、蔬菜专业合作社5个,烟叶专业合作社1个,围绕产业富民这一主线,切实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发展。

稳定治理底牌

“我这两天下午比较闲,村里有没有什么任务领啊?”

“今天没什么其它的事,您儿要是有时间可以帮二组村民清理下路边杂草。”

11月2日,五里乡瓦屋村的党员周章洋来到村委会,主动向村委会干部“领单”。

“村里每次召开主题党日活动都会给我们派单,布置工作任务,作为一个党员来说,在家庭社会中都要起带头作用,恰巧今天没事,我就到村里再看看还有没有其它要做的事。”周章洋说,“领单”已经成为五里乡党员的日常活动之一。

以前,村里的环境卫生全靠大家自觉,没有带头人,村民们也很少主动参与全村的大小事。瓦屋村在“五单制”服务模式下,设置三治融合、环境保护、公益服务、社会风尚、疫情防控五大类服务活动,让党员以身作则带领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文明建设中来,引领文明新风尚。

从支部派单、党员领单到季度晒单、年底评单,村党支部根据“共性”和“个性”两部分评分标准,对党员实行积分管理,做到“件件有回应,单单有落实”。

 此外,瓦屋村还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导”和“一线堡垒”作用,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爱国卫生运动”“洁镇日”等活动,带动群众参与意识,切实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村里党员都很支持活动,觉得自己是党员就该起带头作用,常常是超额完成任务,任务之外也常常帮助老百姓。”瓦屋村村干部熊龙科说,活动开展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受感染加入到村建设中来,经常自发维护道路,清扫垃圾,常常关心村里大小事。

近年来,五里乡瓦屋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利用绿色资源“好底子”,握住绿色产业“钱袋子”,打造绿色宜居“福窝子”,经过不断摸索、实践,瓦屋村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道路更宽阔了,房屋更美丽了,村民更幸福了,如今的瓦屋村处处萦绕着令人留恋的美丽乡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0亩生姜迎来了收获季
下一篇:西峡县桑坪镇:把兰花“玩”成致富新产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