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陕西铜川:

税务帮扶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

2020-10-15 17:22:44   

“自从铜川市税务局包村以后,对我们村的好多事情都出了大力啦,如今路宽了,房新了,村美了,路灯亮了,产业见效了,乡亲们的日子和城里不差上下了”。铜川市人大代表、耀州区瑶曲镇葫芦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大学生创业者王娟对市税务局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中肯评价。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铜川市税务局先后包扶了印台区阿庄镇阿庄村、阿庄镇小庄村、耀州区瑶曲镇葫芦村,帮助三个村相继实现整村脱贫摘帽、93户417人脱贫退出,各村贫困发生率均下降到1.13%。

要致富 先修路

“税务帮扶干部很热心,我们有啥困难,一个电话就来了。你看新修的生产路,雨天能进地干活;门口新装的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说起葫芦村近几年的变化,开农家乐的李春侠笑盈盈地感慨道。

曾经,葫芦村村道狭窄泥泞,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没有自来水……刚刚领到包扶任务的市税务局帮扶干部们,初次踏进了这个贫困的小山村,贫困人口多、生产生活条件差、村干部年龄大等等诸多问题摆在眼前。帮扶干部们与村干部商议切磋,决定“要致富、先修路”,一切困难先解决“行路难、吃水难”开始。在多方的努力和协调下,几年间市税务局为帮扶村争取基础设施项目10多个,其中修筑村组生产道路17公里,修建村内通组水泥路2.1公里,续建村内排水渠4.5公里,修建排洪畜水池(涝池)1个,完成村内广场沙石护坡衬砌1500立方米,村安全饮水机井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为村民引自来水28户。

产业旺 百姓富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铜川市税务局以引导群众参与为核心,以市场信息为导向,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市场行情好、增收见效快、“长中短”相结合的产业项目,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为此市税务局积极协调产业脱贫项目,实施投入16万元“三化一片村”项目,新栽植苹果200亩、核桃227亩、花椒面积630亩,提供花椒树苗3.9万株,核桃树高接换头30亩,投入15万元建成20亩核桃种植基地1个,村民栽植核桃、花椒面积翻了一番,家庭人均年收入得到大幅增加。

“去年,我们卖花椒就挣了1万多元。这不今年又丰收了,我们得抓紧收了。”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快60岁的李纪强乐呵呵地垮起竹篓,飞快地采摘着花椒。“以前找不对路子,没有方法。多亏了税务干部,请了专家给我们实地指导。没想到这花椒树也能变成‘摇钱树’。”不仅如此,为了拓宽增收渠道,推进贫困户创业增收,铜川市税务局先后组织培训贫困劳动力210人次,联系贫困劳力81人外出务工、27人在村务工,带动134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用产业技能和税收优惠政策换取真金白银,真正鼓起了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文化兴 乡村兴

“以前破破烂烂的房屋外墙,变成了如今的知识文化墙,有啥不懂的惠民政策,现在好了,到墙上看看就弄明白了”,葫芦村党支部书记谢军战指着村一组的文化墙说。铜川市税务局从文化扶志入手,用标语、漫画、图片等艺术形式,为葫芦村等包扶村绘制文化墙10000多平方米,向贫困群众推广新文化、新知识、新理念,使文化事业成为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为民、强民、富民工程。

近年来,铜川市税务局先后举办了知识竞赛、与农同乐系列等文化扶贫活动4次,组织书画家义务书写宣传标语341条,赠送书画作品50余幅、春联1500幅、书籍及画册50余本。“我们输送的不仅仅是有形的文化产品,更是无形的文化理念和无价的文化帮扶。通过文化甘露的滋养,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播撒文化种子,让文化文明在农村的广阔大地上生根开花,才是助力农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长远之举。”市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郭小平说。

金秋时节,循着桂花的清香,再次走进葫芦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蓬勃的气息。一条条平坦的道路直通农家,一片片宽阔的产业基地生机盎然,一项项惠民帮扶措施落地见效……村民的生活也如同这香气袭人的桂花般越来越甜、越来越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
下一篇:湖北秭归:幸福使者来敲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