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组委会、中国城市能源变革产业发展联盟、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2020)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暨“脱贫攻坚·能源扶贫成果报告会”在京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中国能源产业年会新一届组委会主任刘吉臻表示,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加之中美欧等国际关系日趋复杂,因此需更加理性看待能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更加理性审视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十四五’能源规划和布局问题。
能源高质量发展,技术革新是关键。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建议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预测,储能技术带来的节省电能的成本将抵消储能设备的成本,将成为能源经济的新增长点。“预计到2025年 ‘新能源+储能’的市场将迈入千亿级。
国务院原参事、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徐锭明认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新基建”既能助力“十三五”收官,又是“十四五”发展目标,将有望重构能源业态与能源安全观。
疫情后实现“绿色经济复苏”已成为世界广泛共识。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过去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围绕化石能源特点而建造的。今后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主要满足能源绿色低碳转轨的需要,应该和节能优先密切挂钩。同时要特别防止和改变以能源大项目大投资拼凑地方和行业投资需求,达到短期拉动投资总量,维持表面GDP增速的做法。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教授何建坤认为,全球紧迫的深度脱碳目标将倒逼先进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重塑产业链业态和竞争格局。未来建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智慧能源体系,将是解决能源供应安全和实现环境质量达标的根本出路。
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兼职教授张玉清,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储能研究所首席战略官与副所长李立理,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刘荣分别从战略新兴产业、油气、电力、新能源、充电桩、地热+等不同视角,解读新发展形势下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重点方向,并建言献策。
“脱贫攻坚·能源扶贫成果”颁奖典礼同期举行,来自908份案例申报材料中的268个榜单名额分别荣获“脱贫攻坚·能源扶贫十大突出贡献企业”“能源扶贫百名最美先锋战士”“能源扶贫百项特色案例”“脱贫攻坚·能源扶贫经典故事作品”奖项。
为表彰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组委会特别授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福建省电力公司“脱贫攻坚·能源扶贫评选活动最佳组织奖”荣誉称号。
据悉,大会同时评选出“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科技装备”三大奖项,来自10家企业的15项技术产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