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铜梁:全面发力让乡村成为美丽画卷

2020-08-05 10:58:20    重庆日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以来,铜梁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6+3”重点工作任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治、高质量推进,通过综合整治、全面整治、深度整治,推进农村展现新面貌、居民展现新气象、生产展现新姿态,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同步提升。

成功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先后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区、全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铜梁样板已初具雏形,乡村振兴的铜梁脚步已足音铿锵。

美景从来不是在画中,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在铜梁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这种体会更加来得真实,由60公里绿道串联的5个镇街的24个村成片推进,正以各自的方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迹,写下绚丽篇章:土桥镇六赢村碧波十里,荷花暗香;巴川街道玉皇村果香花艳,游客缤纷;南城街道马滩村风景如画,诗意田园……品味铜梁乡村,就犹如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西郊美如画
西郊美如画
 

全面补短板、还欠账

——实现由“一处美”到“处处美”

7月31日,清晨气温稍降给夏日里的西来村增添了几分清爽。驱车行驶在铜梁区南城街道西来村平整笔直的柏油路上,两侧绿树成荫,各色鲜花开得正艳。“以前这里是荒草滩,现在变成了花红柳绿的小游园。”11社村民李国明说,西来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落,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居环境差,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如今小村落旧貌换新颜,不但通村道路两旁美,家家户户农家院落也干净整洁。

 
乡村新貌
乡村新貌
 

而放大南城街道,乃至于整个西郊示范片,西来村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整齐的房屋、平坦的道路、满目的花草……处处洋溢着净与美。

从点上出彩到线上成景,再到面上推进,面对农村人居环境历史欠账多,全域推进面临资金、长效管理等难题,铜梁建立起了区党政“一把手”一线抓、“三级书记”一起干、万名党员干部齐上阵的集中推进机制,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为标尺,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点线面”齐发力,立足“清洁、秩序、美化”目标,逐镇逐村逐院逐户实施“三不见两改造一美化”,因地制宜彰显龙乡乡愁,实现乡村从“一处美”变“处处美”。

据铜梁区人居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针对整治环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该区以村庄规划引领人居环境整治,科学布局村民聚居点,配齐花园绿地、垃圾收运、污水治理、文体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内外兼修推进改水、改厕、改厨统筹规划一体打造。针对资金使用难题,该区建立涉农资金统筹调度、打捆使用机制,整合资金实施“补短板惠民生”三年计划,精准投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生态环境等领域,避免财政资金“垒大户”“造盆景”,推动“零钱”化“整钱”产生聚合效应……

 
安溪茶园
安溪茶园
 

全面推行“积分制”

——实现由“一时美”到“常态美”

补足乡村环境短板,这是提升乡村颜值的第一步。如何发动群众一起保持爱护好乡村颜值,这是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关键。

近日,巴川街道玉皇村又一次对全村312户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了评选,获得奖励的农户喜笑颜开,邀请大家到自家院里看一看。其他的村民则排成几行,有序地凭着手中的积分存折依次领取奖品。

 
农民花园庭院
农民花园庭院
 

村里2社50多岁的王永忠家再次被评为美丽庭院,领到了三角形状的流动红旗。他把红旗拿在手中看了又看爱不释手:“为了保住流动红旗我还要继续努力,可不能让它到了别人家,等会儿回去我再检查一下家里的卫生。”

一个评比活动,整个村都“醒”了过来。像王永忠一样,对评比荣誉爱不释手的也不是个例。为了让农民群众树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人翁意识,从过去的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铜梁在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基础上,全面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整而治”。

据了解,该区将积分奖励机制贯穿于清洁卫生、环境维护、日常管护全过程,发动群众参与“五改”“五化”等行动,从26个方面科学设置分值,“一户档”建立积分台账,实行周检月评,积分与物质奖励、荣誉激励挂钩,推动环境整治从“一阵风”变成“常态化”,呈现“过去挣工分现在挣积分”的火热场景。

“探索实施积分管理,既增强了群众环保意识,又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成本低、易实施、受欢迎,让整治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久。”铜梁区人居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铜梁每个村都铺开了这项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村民从思想自觉到行动自觉,自发参加到人居环境治理中来。

全面践行“两山论”

——实现由“环境美”到“产业美”

环境美不美既要看颜值,更要看价值。

近日天气晴朗,初夏的土桥镇六赢村连绵不绝的荷塘间,荷花或亭亭玉立,或含苞待放,美不胜收的风景引得游人如织。

据了解,六赢村位于铜梁区西南方向,距铜梁城区5公里。虽然村里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种植莲藕,但规模不大不说,种出的莲藕也是单纯的销售,并没有发展乡村旅游,形成这样的美景。直到最近几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和美丽乡村打造才迎来了改变。通过大力发展以莲藕产业为重点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该村以荷和原乡景区为支撑打造了享誉渝西地区的农旅融合产业品牌,如今通过连续多年举办荷文化旅游节唱响品牌,每年实现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

 
电商小镇
电商小镇
 

以荷为媒,六赢村环境美、产业旺,莲藕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打响的“龙乡莲藕”品牌,更延伸出了藕粉、荷叶茶和全荷宴等特色农家乐产品。

美化一片环境,发展一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在铜梁,与六赢村一样实现既有颜值又有价值的案例还有不少。据铜梁区人居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铜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正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促的“村美民富”局面正在形成。

近年来,该区以好产业塑造好景观,聚力田园变花园、农区变景区,正大力打破镇村界限,集中成片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精品花木、精品果蔬、精品养殖、精品民宿产业群、经济带,已建成西部最大的三角梅基地、玫瑰花基地、彩叶林基地、观赏鱼基地,全面唱响“西郊花语悠游谷”旅游品牌。

同时,依托良好环境,农业正实现“接二连三”。目前该区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中央厨房”,建设冷储基地,发展乡村物流,建设网红直播带货基地,已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开垦荒山荒坡5万余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466个,入股农民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全面消除了“空壳村”。

全面深化乡村治理

——实现由“外在美”到“人文美”

美丽乡村不仅在于美化乡村,更在于弘扬乡风文明。

土桥镇黄沙村用村规民约将“乡风文明”种入村民心田。据了解,该村根据实际情况,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入了“村规民约”内容的一个大项,涉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容,共包含多条环境治理细则,涵盖卫生保洁、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方面内容。

 
绿水青山绕人家
绿水青山绕人家
 

“我们将原来口号式的村规民约细化成为更具有指导性的指南,将爱护环境的意识转化成群众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与时俱进地开展村民管理工作,推动中心工作的落实。”据黄沙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村在人员流动密集处均已张贴了新版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融进村民的心里,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建设相得益彰。

据铜梁区人居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持久战”,该区正不断充实人居环境新内涵,将其同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培育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着力营造乡村新环境、倡导新风尚,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治理之路,实现了由“外在美”向“人文美”提升——

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覆盖推行党员“三亮”行动,该区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面旗帜;通过开展“三小”认领、“五小”管护,推行“院落长制”“园长制”,群众主人翁意识得到不断增强;通过建成村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打造“开英调解室”“少云理事堂”等品牌,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员队伍,推行“法律工作者驻村”制度,村民变得遵法守法、知法用法;通过实施“五风”浸润工程,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成为新风尚……

从处处美到常态美、到产业美,再到人文美,在铜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正实现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美铜梁,美不胜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
下一篇:“小车间”扶贫又扶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