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田间地头,察看玉米长势,了解粮食生产情况,并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创历史新高,中国的饭碗端的更稳、更牢了。这一成绩,在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严重影响,给各国农业生产带来多重困难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夏粮产量创新高,不仅反映了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有效性,更为全年粮食丰收注入信心。
良田:筑牢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从过去“吃不饱”到现在“吃得好、选择多”,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奇迹如何实现?必须守好18亿亩这个“土地红线”,更要多方努力让耕地变良田。
一到夏天,小龙虾就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这也是湖北潜江市熊口镇吴家垸村村民吴西路最忙碌的一段日子,他承包30亩稻田中的小龙虾也到上市阶段。
吴家垸村将土地按“虾稻共作”模式统一平整,水稻耕种收用农机,水稻和虾的技术、销路都有了保障。从过去单一稻田种植到现在“虾稻共作”,村民收入大大增加。
农田的利用率提高了,农田生态也更好了。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陶忠虎表示,“虾稻共作”模式还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70%以上、减少农药使用量80%以上。
黑龙江省七星农场第六管理区农机正进行追肥作业。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供图
黑龙江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七星农场。“七星农场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保护性耕作等技术,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保护黑土地不退化。”园区主任李晓辉说,今年园区申报了黑龙江省土壤肥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实现了稻谷品质分析、肥料、土壤微量元素检测,土壤保护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从2016年开始,吉林榆树市加大“米豆轮作”的推广,种植面积达10万亩,既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施入,也可达到土地用养结合目的。
效果是明显的。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何亚荣表示,项目区实施后地力等级提高了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提升了3%,耕层厚度达到30厘米。
在辽宁本溪市,废弃坑塘变良田的改造项目也取得了积极成效。桓仁满族自治县北甸子村曾经有一座废弃的养殖坑塘,2018年本溪市将该养殖坑塘进行水田改造。
仅一年时间,废弃的坑塘就变成了良田。2019年,稻田地水稻产量达60万公斤,比以往养鱼收入增加了3倍。
“藏粮于地”在数量,也在质量。坚守耕地“红线”、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只有抓得紧而又紧、守得牢而又牢,才能把粮仓装满、把饭碗端牢。
良种:我国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农业发展,良种先行。
“今年四川小麦单产较上年提高15%以上,每亩增产30-40公斤。同时籽粒饱满,品相好,几乎没有病籽粒,价格较高,实现了丰产丰收。这要得益于超级品种川麦104的推广。”国家小麦技术产业体系西南麦子栽培岗位专家、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汤永禄说道。
据悉,四川省今年川麦104推广面积近200万亩,有力保障了丰年增产、灾年不减产的目标实现。
河南修武县聚龙粮食专业合作社麦收现场。修武县委宣传部供图
“七分种,三分管。”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表示,有好种子才会有好粮。郭天财介绍,新品种“中麦578”高产示范方实打验收报告出炉,平均亩产841.5公斤,冬小麦单产再创新高。
“今年灾害多,能保持去年的产量就很满意了,没想到亩产量足足高出200多斤,保守估计收入比去年增加40万元以上。”种了1800亩“中麦578”,河南修武县聚龙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聚财谈话间掩不住丰收的喜悦。
这只是我国近年来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制了系列新种质,培育推广了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种,推动农作物品种完成新一轮更新换代。
目前,我国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种上已经全部实现了自主选育,玉米自主品种的面积占比也由85%恢复增长到90%以上,为“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提供了重要支撑。
良法:科技赋农 中国粮仓安全有底气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藏粮于技,让中华粮仓越来越稳固,确保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三卡乡,瑞和农业合作社门前的广场空空荡荡。“真不巧,我们的农机都开上山干活去了,要是都回来,这广场就停满啦!”瑞和合作社负责人董伟笑呵呵地说。
“大农机无人驾驶,喷药用无人机。2020年春播期间,我们采用无人驾驶的大型播种机,几天功夫就完成了春播,所有种子都播在了丰产期。”董伟说,现在瑞和合作社拥有土地面积9.8万亩,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百余台。
2020年7月9日,黑龙江七星农场利用飞机航化作业预防水稻病虫害。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供图
在七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无人农场”水稻试验田里,技术人员只需一部手机,通过卫星定位无人机,就可完成喷药作业。
“现在种水稻都是机械化耕作,干活比过去轻松了。”58岁的张景会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七星农场有一片352亩的水稻田,依靠大机械,他的水稻预计今年产量可达200吨。
机械化带来的高效正在改变更多地区的耕作模式。吉林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从百元笑着说,“今年我们买了两台12垄大型免耕播种机了,这两台播种机同时在田里作业,一天能播种100公顷土地,能顶100人左右。”
在湖北沙洋县毛李镇三坪村,村民肖家新开着拖拉机,正准备下一季的耕种。肖家新购置了3台插秧机、3台拖拉机,以前需要一个半月干的活,现在半个月就可以完成。种完自家的地,他就开着拖拉机走村串户挣外快。在沙洋县像肖家新这种60多岁老农还能轻松高效来种田,随处可见。
山东省济南市无人驾驶小麦收割机正在抢收小麦。济南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安装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收割机,今年首次在济南麦收中运用,实现了高精准定位,自动路径规划和无人驾驶行走。”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农机局副局长周军介绍说,无人驾驶小麦收割机,神奇之处在于借助了北斗卫星导航,加入传感器和控制器,能实现收割规范、准确,减少“跑冒滴漏”,确保粒颗归仓。
在采访中,记者能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生产降本提质的关键,更是解决群众由“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的关键一环。而在各地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含金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也已经成为共识。中国粮仓的家底,正因科技赋能而更加丰厚、更有底气。
良策:创新体制机制 为农业发展增添活力
结合了乡村旅游的田园综合体,正成为各地生态致富的有效途径。记者在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黄桷坝村看到,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民居、一栋栋别致的小洋楼挺立在黄龙湖畔。
坐落在四川省泸州市黄龙湖畔的新村。四川泸州纳溪区委宣传部供图
“没想到我准备拆除破旧的房屋,却是企业老板眼里的‘香馍馍’,不仅保留老家的产业,每年还能收入6000元的租金。”黄桷坝村16组村民胡勇两兄弟说,民宿项目的启动,不仅把村里荒废的老房子利用了起来,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岗位,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我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辽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洋河镇关家堡村村民韩庆贵掩饰不住的激动。
2019年,韩庆贵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当地政府帮他垫付了大棚租金和苗款开始种植草莓。经过实践探索,韩庆贵不仅当年就还清了租金和草莓苗款,还有2万多元的盈余。如今韩庆贵的草莓种植越干越红火。
在黑龙江嫩江市前进镇维民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带地入社每亩至少可获600元收益。
是否会存在亏空?合作社理事长管延沪说:“这是给农民的承诺,是必须兑现的。合作社还有农机具出租、饲料加工等其他项目,如果真出现亏空,可以从其他产业中拿出利润来贴补。总之,一定要让农民‘旱涝保收’。如果当年收益高于600元,我们会给农户再分红。”
眼下,夏粮喜获丰收,但战疫情、抗汛情的压力还在。“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仍然一刻也不能放松。
筑牢“三农”发展基础,坚定发挥农业基本盘、压舱石的重要作用,确保我们的饭碗在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的共识,正在无数次的挑战应对中,进一步凝心聚力,化为各地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
(孟哲、朱虹、李进媛、方圆、杨雪楠、袁成亮、石国庆、马俊华、郭婷婷、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