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扶贫车间成为贫困群众致富“梦工场”

2020-07-24 17:52:21   

每天早上8点,家住岚峰山腰的重庆铜梁区蒲吕街道新年村9社村民龙训琴,就准时喂完家里养的猪和鸡鸭,牵起儿子黎志壶的手,一起沿着山路走到几百米之外的新市社区,到建在这里的扶贫车间上班。干完上午的活儿,她中午还能早早回家给患病的丈夫和年迈的公婆做好午饭。

 

 

 龙训琴的家庭是建卡贫困户,“岚峰山离下面园区工厂好几公里,盘山公路又不好走,要照顾家里就不能出去。今年5月份,听说新建的扶贫车间在招工,就赶紧报了名。”龙训琴一边和记者说着话,一边双手飞快地忙活着。虽然之前从未有过在企业上班的经历,但简单的包装袋抽口、拉绳和安装,对常年劳作的龙训琴来说不是难事。19岁的儿子在社区照顾下进入公益性岗位,从事街道卫生保洁,每天扫完地有空时,他就来到扶贫车间帮妈妈打下手。有了儿子帮忙,龙训琴的产品完成量在车间里是数一数二的,每月能挣到3000元左右。

为促进建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铜梁积极探索以扶贫车间为基础的就地就近就业脱贫模式,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通过财政给予一定补贴,鼓励企业在农村贫困劳动力集中的镇、村开办扶贫车间、厂房和代工点。今年,铜梁计划在全区建成11个扶贫车间,涉及电子器件、大米加工、木工家具、食品生产等行业,把就业岗位送到贫困户手中,着力解决村民就近务工和贫困群众增收难题。

龙训琴所在的蒲吕街道扶贫车间,由重庆四平泰兴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创建。这家位于铜梁高新区蒲吕片区的企业,主要从事各种包装装潢印刷品的生产。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协调下,企业将部分需要手工完成的业务转移到新市社区,为岚峰山上不便外出打工的群众送去了就业岗位。今年5月扶贫车间正式开工后,已经优先招收建卡贫困户7人就业,让贫困户多了一项稳定的增收来源。

 

 

“公司优先保证扶贫车间的订单量,让在这里就业的群众收入有保障。”蒲吕街道新市社区党支部书记蒋永亮告诉记者,扶贫车间是利用闲置民房建成的,不仅给附近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还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

除了引导高新区企业将部分生产线搬到农村群众家门口,还有部分镇街本土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调整生产模式,吸纳附近劳动力尤其是贫困户就业。

7月21日下午,铜梁区平滩镇四方村2社的村民何庆碧戴上防尘口罩和帽子、手套,进行完消毒程序后,走进一间食品生产车间。这是当地食品企业嘉禾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扶贫车间。在生产线上,何庆碧负责成品零食的包装工作,每天5点多就能下班,一点不耽误回家给两个孩子煮饭。

“除了工资,干满一年,厂里还承诺要把政府的补贴全部返还给我们建卡贫困户。”何庆碧原本一直在外地打工,看见扶贫车间发展得红红火火,她主动提出要到扶贫车间工作,“生活稳定多了,以后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今年11个扶贫车间全部建成后,能为建卡贫困户提供12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铜梁区就业局副局长袁飞介绍,对这些扶贫车间,要求其支付的劳动报酬不低于当地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且每个车间就业人员中超过三分之一必须是建卡贫困户,真正把扶贫车间建成贫困群众致富的“梦工场”。(李慧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下一篇:年青人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