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好政策助力脱贫根 人勤快大步奔小康

2020-07-20 16:30:27   

在重庆铜梁区二坪镇中山村6社,建卡贫困户刘代彬自强不息,和妻子一起,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贫困的命运,并逐步走上致富之路,成为铜梁区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

7月18日上午,雨后天晴,走进二坪镇贫困户刘代彬的家。在社级水泥公路边的一个农家院坝上,堆满了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刘代彬夫妇正在麻包谷,来帮忙的还有镇干部钟春雨和帮扶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汪秀。

  

 

“今年雨水多,这段时间雨一直下,收回来的苞谷晒不干。今天天晴了,我们赶着把苞谷籽麻下来,晒干后好养猪、喂鸡鸭。”刘代彬说。

在现场看到,刘代彬一家居住的楼房虽然年代久远,但屋里屋外干净整洁。堂屋里大大小小的塑料袋里和拌桶里,装满了粮食。房屋左边的两间猪舍里,养殖着9头架子猪,每头都有100多斤了,还喂养着3头母猪;房屋右边的竹栏里,围养着80多只鸡鸭。

  

 

“前天,老陈把6头肥猪卖了,收入了23400元。圈里的6头猪明年春节出槽,至少可以卖三四万元。加上80多只鸡鸭,可以卖五六千元,相信老刘一家的钱包会鼓起来了。”汪秀一边麻包谷,一边介绍刘代彬的家庭情况。

今年49岁的刘代彬过去长期在沿海打工,生活过得不错,家里在20年前就建起了一楼一底的楼房。

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3月,正在上班的他突然感到肝脏部位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发现患有严重的肝硬化和肝腹水,必须住院抢救。

经过3个月的抢救治疗后,刘代彬回到家乡继续治病。经过在铜梁和重庆主城大医院的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但花费了近20万元医疗费,不但耗尽了打工积蓄,还欠下了大笔债务。

“独生女儿当时年幼,家里又背负了一大笔债,平时还要看病吃药,这辈子完了。”刘代彬面对妻子唉声叹气。

在濒临绝境之际,镇村将因病致贫的刘代彬一家纳入了建卡贫困户,并通过健康扶贫,从政策上解决了大部分医疗费用。

 

  

随着病情的好转,生性勤快的刘代彬和妻子开始盘算起脱贫的事来。“党的政策好,但我不能躺在好政策上一直向国家伸手过日子。”他说。

自家两三亩地只能解决温饱。在干部帮助规划产业项目发展中,他把村里外出务工农户的20多亩闲置田土收起来,种上水稻、玉米和红苕。两口子起早贪黑忙碌着,把庄稼种得比哪一户都好。

“刘代彬两口子舍得干,勤快得很,三伏天都顶着太阳在坡上干活。两个人种20多亩地,换了人根本累不下来,我们都佩服他俩口子。”同社村民周小容感慨地说。

在刘代彬家屋外的几块水田里,整齐的穗子开始散籽,丰收在望;坡上刚收获的玉米地里,红苕苗长势喜人;院坝外的一片菜地郁郁葱葱。

“包谷有1万多斤,谷子也可以收获1万多斤,立秋后还要挖1万多斤红苕。吃不完的粮食就拿来喂牲畜。”刘代彬摸着开始散籽的水稻笑着说。

近年来,镇村进一步加大了帮扶力度,持续帮助他家实现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2019年,镇村扶贫干部介绍刘代彬和他的女儿刘娟到临近的合川区合阳镇企业务工,父女俩每月有4500多元收入。

 

 

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变,刘代彬又把致富的目光瞄准在养殖业上。2019年,刘代彬通过申请获得5万元的小额扶贫信贷,还获得区里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有了资金支持,他养起了鸡鸭和稻田养鱼,还喂上了3头母猪,10多头肉猪,添制了电动推车、饲料粉碎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  

“鸡鸭养大了,猪喂肥了,我根本没时间弄到街上去卖。多亏镇里的干部和汪支书给我介绍买主,我在家门口就能收到现钱了。”刘代彬说。

通过医疗、就业、产业和健康等方面的精准扶贫,让刘代彬一家摘掉了贫困帽子。同时,“两不愁三保障”惠民政策落地落实,也让刘代彬今年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刘代彬不等不要,坚持勤劳致富,为脱贫攻坚工作树立了好榜样。接下来,我们镇要大力宣传他的脱贫致富故事,让全镇建卡贫困户都向他学习。”二坪镇镇长孔庆明说。

“党的扶贫政策好啊,只要人勤快、肯干,就不愁过不上好日子。今后,我还要继续把生产搞得更好,和大伙一起过上小康生活。”谈到未来,陈代彬信心满满地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郏县长桥镇:农村集体家底摸清了
下一篇:汝州市夏店镇长直播“带货”助力脱贫攻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