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条件在于乡村产业的兴盛,而其重点在于产业融合发展。起初对“村投”这样的概念还不是很明确,更多的关注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这些现有经营主体,但是发现,在农村中,这样的经营体大部分都存在运营不正常,“空壳社”多。只有极少数有运营。在农村还缺失一个角色,一个能打通城市和乡村的中间体。一个能起到搭建乡村集投资、融资、建设、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并受政府制约的中间体,一个集振兴投融建管一体化的平台。笔者由此对“村投”这个概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受到其他地市先行一步的的一些影响,进行了梳理归纳。
1、乡村振兴主体是谁?什么是主体?乡村产业振兴的主体,必须是以农民,村集体为核心,让想干、能干的人干事,让年轻人回来,让农村建设农村,城乡能均衡发展,城乡能双向流动。
2、什么叫村投?成立以政府为背景下的“村投”公司,是以农村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投资为主轴,项目为载体,金融为先,人才跟进,产业其后的乡村运营模式,本着“以农为本、农产融合、村企合作、激活乡村”的发展思路,村投公司应在村支两委领导下,通过村投公司的形式把村中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以及其他村民组织起来。形成政府产业振兴的总抓手,把涉农资金全部装进村投公司,对接市场与金融。打通与城市对接的一条路,将市场经济与村委会对接起来,联通起来,打破僵局,把原来农村道德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关系和城市的法制与契约关系,切实融合起来,共同做乡村振兴。
从乡村振兴看“村投”的发展
乡村振兴从两方面看,一个是“硬件”,另一个是“软件”。其中,硬件主要指土地、房屋、基础设施等;软件则主要包括了乡村自治、文化渗透、金融支持等。如何实现硬件与软件的高效融合、互促发展,则需要依靠经营者的运营。谁来运营?
传统乡村人运营的模式,耕读+伦理+教育+宗祠+传宗接代,具体表现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风民俗、乡规民约等,都是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结果。城市人运营的模式:企业+市场+品质+竞争+利润。各自的站位决定了各自的目标。怎么才能使两者融合?即要推动乡村文化与传统引领的乡村自治。让“三权分置”使农民利益最大化、让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让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乡贤成为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者,逐步引导,使观念改变,促进融合。从家谱、村规民约、祠堂传统介入,把党建、村建、家建三者结合起来,把优秀的乡村文化发扬光大。乡村文化越有特色,越有吸引力,通过文化振兴来引领乡村振兴。城市的运营者不要带着城市的规划和概念进入乡村,否则会产生严重水土不服。一些城市的规划设计师,不了解农民、不了解农村,就盲目地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必定害了农民、害了农村。这样的乡村建设发展得越快,推动得越快,破坏性就越大。所以要在自治、自建、自立的状态下活化乡村。只有把城市文明融入乡村文明,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村投运营主要对象是乡村。其主要职能是农村资产(土地)的保护者,农村投融资的交易平台,农民与市场对接的中介,产业与运营链接的操作者,最终让农民安居乐业。这是组建村投公司的原因所在。公司能在农村资源资本化运作、市场化运营,破解农村开发资金短缺和经营手段匮乏难题上以“投、并、划、整”等方式,进行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助力,在推动产业转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通过“村投公司”统一经营,落实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确保村民的收益,引进社会资本进行合作,进一步放活经营权。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对乡村闲置资产资源,通过“项目融资、产业投资、资产营运、项目建设”四大业务统一经营管理,确保资产资源不断增值收益。实现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资金、资金变项目、项目变收益。同时建立起一整套集组织架构、运作模式、收益分配、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内容的综合机制,致力于探索出一条城市支持农村、反哺农业的新路径。
几个需要说明的关系
1、打通乡村与资本市场
银行要贷款,不可能直接给村委会贷款。今天,银行很难直接给企业贷款,又不愿给政府贷款,二者都缺少诚信、专业与监督。在这个时候我们成立村投公司可以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土地和宅基地。村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民,这在国家土地法中就确定了,我们的银行基本上是不动产银行,贷款就认抵押。土地与宅基地归村所有,市与县政府使用时还是需要从村委会征用。所以村投是实实在在有资产,有明确的产权关系,村委会有绝对主权。
第二、村在政府直接领导下,村投公司属于政府背景,万一有问题政府兜着,银行与投资者会觉得踏实。
第三、宅基地由村里来审批,房本由村委会领发。村里在宅基地上盖房本身是合法,村委会能当家。村投作为村委会的经济主体,确定了村投能成为贷款主体,同样也明确村投与资本市场的融资关系。
2、为什么要做村投?
市场经济中金融是血液也是发动机,没有金融市场就不可能有产业,也不可能有市场,更不可能有年轻人回来。村投就成为了打通乡村与资本市场的承载体。
3、保护农民,也要保护企业。
企业与农户流转一千亩、两万亩,有的企业流转土地后三、五年资金周转困难,可能就倒闭。企业倒闭后,就支付不了地租,农民利益受损后一定找政府。企业直接和村民合作,村民不知道如何约束企业来保证自己利益。企业在发展中会增资扩股,出现资金紧张后可能将农民土地与宅基地的使用权、收益权进行转让,权益最后卖给谁卖了几次,村委会不清楚,出现纠纷找企业哪个股东也不知道,结果又留下复杂的社会问题。做村投就是为农民建起一道防火墙。村投与企业签订协议,可约定租地企业要拿出一笔钱(年租金的一半)作为保证金存入村投在银行开立的专户,如果企业不支付租金,村投把保证金支付给农民,土地也收归村投;同理也要建立一套保护企业的制度,村民也要从租金中拿出一半存放到村投在银行开立的保证金帐户,三年不毁约合同到期支付给村民。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加强企业农民守信合作,村投就变成农民与资本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4、金融与助力村投产业
银行的钱到了村投以后,一定要有一个专业机构帮助运营、监督、托管。我们希望能成立一个懂银行懂农村的乡投资金管理公司,因为农民不懂,政府也不专业,资金管理公司帮助村投管好资金用好资金,控制风险,这样政府不担心资金挪用,村投公司也不用担心因不懂而出现风险,银行也不担心贷款被挪用。这就需要懂银行与市场的人,帮助村投公司花对每笔钱。这样的话,打通了银行、市场、村投、政府整个条线,这样才能保证村投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者系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