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行走大利村

杨素宏    2020-06-15 18:32:49    人民日报

  我的故乡,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那里有一个侗族村寨,叫大利村,也叫大利侗寨。村口一道新建的寨门,旁边立着一块大石头,刻着“大吉大利”四个行草大字,让人一见就觉得亲切。

  我第一次去大利村,是40年前。那时,到大利村没有公路,只有一条起伏不平的羊肠小道,穿行于崇山峻岭的密林之中。翻过一处山垭口,才有用青石板铺成的石梯,沿山直下到山谷底部的村子。

  以前,大利村相对闭塞,但也保存下来不少传统风俗,成了榕江一张“魅力侗寨”的名片。如今,大利村已经通了柏油公路,为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让大利村成了外地游客争相前往观赏的原生态侗族村落。

  几年前我再去大利村,开着轿车,只用了半个小时。午饭是我在大利村吃的第二顿饭,感觉味道还如当年那样香。我天南地北地和大家聊起家常。几十年没来过大利村,村里的变化真大,不但通了柏油公路,还建起了三层楼房的小学校。通电通网,大家用上智能手机,可以用手机上网微信聊天,已经感觉不到这是个偏远的山村,反而充满现代与便捷的气息。

  听我这么一说,曾当过村党支部书记的表弟告诉我,村子用上电是他当村支书后干的第一件大事。

  二表哥接过话茬,你不知道哩,他当村支书后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向全体村民筹集资金,把原来只有两间教室的村小学校,改成了三层砖楼的新学校!改建村小学校,群众百分之百赞成。

  “是啊,村里老百姓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孩子不读书,哪里有希望?所以,大家肯定都支持。”我插话道。

  “读书出人才啊!村里上大学的孩子逐年增多。”表弟越说越开心,越说越自豪。

  “表弟,以茶代酒,我敬你!”

  “干!”

  2016年冬天,我又陪母亲去了一趟大利村。

  母亲已经多年没到大利村。坐在车上,母亲说,大利村的亲戚都很朴实、念旧情,过去人家曾帮过我们家不少,你也不要忘记他们……正说着,便到了大利村新建的寨门前。牌坊式的寨门,看上去结实气派。四周山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二表姐家的四合院建于清末,是大利村古老的纯木质结构四合院,三层正屋一层阁楼,大门正上方悬挂有“栋宇维新”四个行书鎏金大字的门匾。现在这栋四合院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县文物局正在组织工人师傅们进行维修。“以后,这座四合院将会成为大利村旅游的一个亮点!”工人师傅告诉我,脱贫攻坚工作加大了对大利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很快就将对整个村子的巷道进行改造,全部建成混凝土底子加鹅卵石铺成的花街或青石板路,过去的泥泞路以后不会再有。

  大利村还有一口古水井也很特别。水井位于一道坡坎边,青石条砌坎,青石板铺台,井水一年四季汩汩流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但大家有时也会来水井挑水喝,现在,这口水井也是村里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哩。”表弟说。

  领略了甘甜的井水,沿井后的石梯而上,便到了大利鼔楼跟前。巍峨的大利鼔楼,就是侗家人挺拔屹立、坚韧勇敢的品性象征。从鼔楼前俯瞰全村,村民新建的住房夹杂在古老的民居之间,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有一种别样的美感。四面树木葱茏的青山犹如巨大的屏障,呵护着这片山中美地。我心中升起一阵暖意融融的情愫,祝福大利村!希望你永远大吉大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黑土地上兴起保护性耕作
下一篇:扶贫葡萄 丰收在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