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时节,记者走进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村民李桂安家的鲜切花大棚内,看到老李和老伴、女儿正忙着收割、包装大棚里最后一茬百合。每个动作,老李都格外小心。
“这些百合就是俺家脱贫的‘花仙子’,可不能‘伤着’它们。”71岁的李桂安原是三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2月尝试种植百合,刚上市就赶上了5月20日的鲜切花热销节点。“没几天就卖了3万多枝,收入6万多元。棚里还剩1万多枝,花贩仍在抢着订货。”
谈及这些数字,老李乐得合不拢嘴。如今,老李一家不仅还清了盖大棚的银行贷款,而且打算明年再盖一个。
在东海县,像老李这样的花农有2万多名。他们种植的百合、郁金香、非洲菊,畅销上海、南京、武汉、北京等城市。
依托当地日益壮大的鲜切花产业,东海县正致力打造“华东花都”。殊不知,二十多年前,该县鲜切花种植“核心区”双店镇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很多村民都没听说过鲜切花,当地政府推广种植鲜切花的想法不仅没能激起浪花,还被泼了一盆冷水。
“在一些村民看来,田里种粮,心里不慌。种花有风险,万一卖不出去,也不能吃,只能烂在田里。”双店镇北沟村村民范景贵告诉记者,村里刚开始推广种植鲜切花时,响应的村民很少。
无奈之下,时任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的范景贵和其他村干部只能带头干。为了给村民当好表率,他一心扑在鲜切花种植管理上,很快收获了“第一桶金”。
“2008年鲜切花价格大涨,更多村民开始主动种植鲜切花,根本不用村干部动员了。”范景贵说,看到鲜切花种植的商机后,村里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即使六七十岁的老人在村里也能找到零活干,村民们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东海县鲜切花产业在富裕村民的同时,也在迭代更新,不断玩转“新花样”。
“它的花是粉色的,开花之后有淡淡香味,现在购买还有优惠,需要的朋友抓紧下单吧。”一手拿着自拍杆,一手拿着含苞待放的百合,当地“90后”王小乔正在大棚里帮助花农们直播带货。几小时内,3万枝百合被抢购一空。
疫情期间,由于交通受阻等原因,双店镇鲜切花线下销售一时遇冷。为帮助花农及时止损,当地政府推动鲜切花“触网”,拓宽了销路。
31岁的双店镇花农朱锦锦告诉记者,由于他的鲜切花全部依靠网上销售,疫情期间,销量不降反增,一些百合还是小花苞时就被“花友”们预订完。“我种植的百合主要是‘新奇特’的高端品种,花朵大、香味好、颜色亮,很受欢迎。去年9月底到现在已经卖了60多万元。”
如今,东海县年产各类鲜切花5亿多枝,产值近10亿元。“鲜切花产业已经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产业。”东海县委书记高美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