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乡村振兴还得靠年轻人”

——四川自贡市黄市镇用党建思维破解人才振兴难题

李传君    2020-01-10 17:47:22    农民日报

  曾在日本、韩国务工多年的蔡顺彬(右二)担任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后,大力发展产业,拓宽村民增收门路。资料图

  连续3年获评全市“三农工作”先进乡镇;建成7个农业产业园区,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吸引一批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拓宽农民增收门路,贫困村顺利脱贫摘帽……短短数年,一个中等规模农业乡镇在四川省自贡市声誉鹊起,原因何在?

  “关键在把党建思维运用到各项事业发展中,农民工回引孵化,迸发组织力量、激发人才动力,引导他们把自我发展与家乡建设统一起来,这是我们振兴乡村的秘诀。”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黄市镇党委书记陈勇一语中的。

  做好服务 真情引凤还巢

  黄市镇地处自贡南郊,全镇面积34.5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余人。近年来,受益于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项目难开展、产业难发展、农产品难销售的“三难”问题依然突出。

  “说到底就是缺人,尤其缺少有见识、懂技术的农村能人!”和许多中西部农业乡镇一样,黄市镇也面临大批青壮年外出,村里尽是“386199部队”的尴尬。

  “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近9000名,几乎占适龄劳动力的80%。如果不解决人的问题,物质条件再好,资金投入再大,农村社会也缺乏持续发展动力。”黄市镇党政一班人意识到问题的严峻,然而,建设新农村、发展经济必须吸引一大批有实力的乡土人才,该从何处入手?

  “外出人员主要在什么地方?在哪些行业和领域发展得好?是否愿意回乡创业?个人优势能否派上用场?”镇长熊燕直言,“只有坚持把底数摸清、把感情拉近、把服务做实,才能让农民工乐于返乡发展。”

  带着这些接地气的思考,黄市镇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在云南省建立沿滩区首个驻外农民工党支部,并在农民工较多的广东、福建等省建立农民工联络及人才工作站;依托镇返乡农民工综合服务驿站,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等全方位服务;通过微信、QQ、电话三种联系方式和“四本台账”,分别在12个村建立“农民工之家”微信、QQ群,定期推送项目信息、创业政策等重要消息,加强管理服务并释疑解惑。

  “全镇在外务工人员近万名,但在各个领域发展得好,或产业上有建树的仅120多名,应该把那些口碑好,又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作为回引重点目标。”黄市镇党委在搞好普遍服务的同时,锁定重点对象,在云南从事建筑产业的丁代强、福建从事物流业的张凯、广东办厂的黄训文等人进入镇党委“人才回引”视野。

  搭建平台 精准配套服务

  在日本、韩国打拼多年的蔡顺彬回来了,在广州合伙办企业的黄训文回来了,在深圳干得风生水起的郭正毅回来了……

  “没有项目平台,召回能人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如果不搞好服务,返乡人士挣不到钱,不仅寒了他们的心,也会让更多外出人员望而止步。”黄市镇村干部对此有共识。

  回引只是第一步,帮助返乡能人创业成功更为关键。黄市镇提出组织服务、党员参与、全体动员,为返乡创业人员保驾护航。

  依托乡村振兴示范片、“两个十万亩”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为返乡农民工策划林果种植、乡村亲子旅游等10余个项目,提供创业平台。

  实行1名镇领导联系帮扶1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制度,帮助跑项目、争资金,解决实际困难;组建由技术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创业先锋孵化指导团,为创业农民工提供技术指导;各村党支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土地流转、纠纷协调等“保姆式”服务……

  在外打拼多年的宋英在回龙村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藤椒,却因交通不便、用水困难犯了愁。镇干部得知后,迅速联系市区农业农村局专家现场办公,因地制宜重新设计取水方案。宋英感激地说:“你们不光解决了问题,还为我节省了十几万元开支啊。”

  “没有镇村干部主动联系,帮助打开局面,我的‘外婆坊花生糖’销路不会这样顺。”所办企业年产值近200万元、曾创下一天零售3万元纪录的霞光村付强对当初镇村干部发微信、上网协助促销的情景记忆犹新。

  树立典型 一花引来百花开

  近3年来,全镇返乡创业农民工仅20余名,凭这区区20来人就能让黄市镇面貌一新?“我们坚持‘靶向培育’,树立典型,把优秀农民工培育成创业先锋,从而形成‘裂变效应’。”镇党委副书记龚杰一语道出谜底。

  按照返乡农民工发展特色产业、领办创办项目情况,评选出郭正毅、何翠洪等5名创业先锋。“学有榜样,干有方向,我们回乡创业该干什么自然心里有数了。”村民姚水华受到启发后,回乡流转60亩稻田养殖小龙虾,每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

  依托自贡盛惠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自贡龙翎农业有限公司、自贡市佳艺工艺品公司,分别打造以柑橘、藤椒种植和草(竹)编为主的3个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通过“以点带面”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基地出先锋,先锋带群众,大家齐发展”的良好效应。

  金星村郭世全和老伴、儿媳在竹编专业合作社务工,三人月收入6000多元。“我们好几十个老人、妇女都在草编基地干活,不出家门就能挣现钱,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坚持招商与回引农民工创业同步推进,黄市镇树立了丁代强、张凯、谢代鸿等一批对外招商和发掘人才的热心典型,通过他们宣传家乡变化,鼓励他们引荐友人参与规模种植、健康水厂等项目。

  “受自身产业、技术特长等因素制约,有的外出人士支持家乡,但未必非要回乡发展。”沿滩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廖东坦言,“我们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条主线,以党组织和党员串起沿滩人的浓厚乡情,搭建起精准对接、精准培育、精准分流的返乡发展服务链。”

  遴选“头雁” 建强支部堡垒

  “把优秀农民工培育成创业先锋只是第一步,把创业先锋中的优秀党员培育为基层‘领头雁’,才能为乡村振兴夯实人才基础。”曾在区委组织部工作多年的陈勇深知乡村人才系统工程的重要性,“只有把党支部‘领头雁’选好了、村级班子配强了、党员先锋作用发挥好了,才能更好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

  红旗村12组村民蔡顺彬在国外务工期间开阔了眼界。2017年初,他被选为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党员干部成立自贡众成生态农业合作社,发展优质柑橘1000亩,不仅带动村民大幅增收,还使村集体经济从零增加为年收入20万元。

  在外创业成功的黄训文担任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后,通过党建引领,搞好基层治理,做到了“察民情、解民忧、获民心”。村民们高兴地说:“黄支书倡导开展评选‘孝子孝媳’‘友善邻居’等活动后,村里风气明显变好了。”

  班子成员年龄偏大的回龙村“两委”通过推荐筛选,启用“80后”周四琴进入村班子。有大专文化的周四琴不仅成功发展肉兔养殖,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还在村民遇到困难时,总能想出好办法。

  “年轻人脑子灵、办法多,乡村振兴还得靠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卢玉琴直言不讳。

  过去几年,黄市镇从优秀农民工中遴选出村级后备干部21名,成功选举5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吸纳8名“80后”优秀青年进入村班子,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打赢蓝天保卫战,农村清洁取暖如何破题
下一篇:宜居乡村更有生命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