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走近劳模:

“工人院士”罗昭强

本刊记者 钱敏    2020-12-28 10:49:27    《人民周刊》

罗昭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人,今年11月新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

在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罗昭强主持完成的有关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仅有的两项央企技术工人获奖成果之一。

作为一名普通的铁路车辆制修工,罗昭强扎根一线岗位30年来,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先后完成200余项“五小成果”和立项攻关,累计为公司节约费用2400余万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奇迹”。

如今,已年近半百的罗昭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中国中车高铁工匠”“2018年度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誉为“工人院士”和“高铁调试大师”。

 

全国劳动模范  罗昭强

 

埋头苦干,创新不止步

“新时代的技术工人,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懂技术、会创新”,在罗昭强心中,一直将这条黄金法则奉为圭臬。

20世纪90年代初,“工业计算机”一词甫一出现,便迅速进入罗昭强的视野。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和前瞻性告诉他,这种设备不容小觑,在未来的自动化生产中,必将大有可为。得知一汽专用机床厂引进了PLC可编程控制器,罗昭强想尽一切办法拜师学艺。从入门到痴迷,罗昭强用4年时间,考取了电气自动化大专文凭。

不仅如此,他还自学了西门子、施耐德、罗克韦尔等不同控制系统编程、调试、组态等技术,掌握了德国力士乐比例阀控制技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5年,在原中国北车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罗昭强一举摘得维修电工组桂冠,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从此名声大噪。然而,维修电工并不能直接参与高铁制造。“如果在长客干了一辈子,却没亲手制造高铁,将会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2015年,再三思考之后,罗昭强决定转岗至高铁生产调试一线。

对罗昭强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一切都得从头开始。那段时间,他手机、电脑里存满了各种各样的图纸,连早晚乘坐班车时都在不停研究。很快,罗昭强成为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调试车间技术团队负责人。

不负众望,罗昭强率领团队先后完成“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京张智能高铁等国家和企业重点项目的试制和调试攻关工作,取得数十项调试方法的创新,保证了动车组“零故障”出厂。

要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并非易事。罗昭强一猛子扎进去,埋头苦干,最终成功研制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关键调试装备,将制造成本降低90%。目前,已有540件成果在动车组调试工序中得到广泛应用,打破了生产瓶颈。

凭借高超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罗昭强将有着“工人院士”之称的“中华技能大奖”收入囊中。尽管荣誉满身,罗昭强却并不满足,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

2015年,罗昭强拜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常振臣博士为师,成为常博士唯一的工人弟子。在常博士的悉心指导下,罗昭强研发出应用列车实时以太网技术的“列车网络培训系统”,这项成果对于中国高铁走向海外,延长产品价值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攻坚克难,放眼全世界

在业内,从事高铁生产核心工作的调试工人有着“熊猫”工种之称。随着中国高铁事业高速发展,调试工人不足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放眼全国,该工种从业人员一度不足2000人,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人才堪称“稀缺”。

为破解这一迫在眉睫的难题,罗昭强被委以重任,负责研制动车组调试技能实训装置。重大使命的背后,困难重重。这种装置在国内外从未有过,面对数以千计的图纸,罗昭强反复研究,并自学ACE制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多后,“高速动车组调试操作技能实训装置”被成功研制出来。通过控制逻辑和功能模拟,该实训装置在地面搭建了与实车相同的调试培训环境,开创了利用培训装置开展调试员工培训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罗昭强开发的这套实训装置,不仅消除了以往培训中的种种弊端,如人车不能分离、容易造成车辆故障等,还大大提升了培训效率(近5倍)。在减少培训人员劳动强度90%的同时,实现高速列车调试工序效率提升20%,每年可节省培训经费近600万元。

凭借该实训装置,罗昭强一举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目前,该实训装置已在北京铁路局、济南铁路局、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广泛应用,累计培训15000余人次。

依托“模拟实训装置”多年实战运用的成功经验,2018年,罗昭强主持完成的有关项目填补了该领域国内外技术空白,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马达,在创新的道路上,罗昭强似乎一刻也不愿停歇。在城铁车和出口车项目上,他又“动起了心思”。他研制的“海外高端市场地铁列车模拟调试装置”深受海外业主的青睐,终结了该领域中国工人发明创造从未挤进海外高端市场的历史。

 

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

独行快,众行远。罗昭强深知,一个人行是远远不够的。为培育更多调试技能人才,依托公司首席操作师工作站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罗昭强开始开门授课。

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是一把好手,对于开展技能培训,罗昭强也有自己的一套“独门秘笈”。为把多年所学倾囊相授,罗昭强甚至亲自动手编写教材。目前,他所编写的一些教材已经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学员们技能所长各不相同,为充分发挥各自所长,罗昭强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其展开培训。为更好开发其潜能,罗昭强还引入高校博导教学方式,带领他们做攻关项目、写创新论文,拓宽学员们的职业生涯晋升渠道。

教育方式上,罗昭强也动足了脑筋。除现场教学外,他还开辟“技能微培”“微课堂”等,通过微信群分享经验,突破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罗昭强坚持开门办学,在他的微信群里,学员来自全国各地,覆盖30多家企业。

“2017年中车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前五名中除探花外,其余都是我的徒弟。”每每提及此事,罗昭强脸上总是洋溢着欣慰和自豪。截至目前,罗昭强工作室已累计完成技能培训超2万人次,培养出6名全国技术能手、4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1名吉林省首席技师……这在中车长客书写了一段“黄埔班”的佳话。

而最让罗昭强感到骄傲的,是他带过一群“洋徒弟”——2017年,37名美国春田工厂工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拜罗昭强为师,学习高铁调试技能。

如今,罗昭强工作室规模越来越大。成员在成立之初的10人基础上,增长了6.5倍。这当中,包括各类顶尖技能人才。其中59人被评为高级职称,核心人才比例达79%以上。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吉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

30年来,罗昭强勤耕不辍,用执着与坚守践行“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的高铁工人精神。他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经自己调试的列车能安全、平稳地从中国启航,驶向世界。

(《人民周刊》2020年第23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村里有个树莓经纪人
下一篇:“海报护士”,岁末仍然值守“红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