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治愈树,也被树治愈

香港有位“树医生”

2020-12-15 11:29:13    新华每日电讯

 

▲树艺师李国文攀树(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新华社香港12月13日电(记者洪雪华)2009年的一天,一群人聚集在香港观塘玛丽诺书院里一棵树龄70多年的南洋杉前,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反对砍树”的口号。

树艺师李国文被人围住,根本无法靠近那棵树,他是当天负责砍树的人。警察很快赶到现场维持秩序,20多米高的南洋杉最终结束了生命。

“树艺师最不想做的事就是砍树。”李国文说,那棵南洋杉根部受损严重,流淌出像胶水一样黏稠的树液,随时会倒塌,危及行人安全,学校才决定移除。

但树艺师更多时候是给树看病,他们也被称为“树医生”。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数据显示,香港注册树艺师有1000多人,有超过100万棵树需要管理。

 

“树其实跟人一样,也有脾气性格”

长期在户外工作,李国文的皮肤黝黑,但饱满的精神状态丝毫没有显示出他已经63岁了。他有一套树艺师工作装备:安全帽、护目镜、攀树绳、电油链锯等。

给树看病,李国文会“望闻问切”,观察树干、树皮、树叶,闻闻树的气味。有的树叶子卷曲发枯,树液比正常的少,可能遇到了病虫害。

“树其实跟人一样,也有脾气和性格。”李国文说,春天是树木最活泼的季节,到了冬天,很多树木落叶后变得光秃秃的,更适合修剪。敲击树干时,年轻健康的树声音浑厚,老树、病树的声音则软弱无力。

一名合格的树艺师,至少要认识两三百种树木。只有足够了解树木品种,才知道哪些树木坚韧、哪些树木柔弱而容易感染真菌。

香港树艺行业里,有树艺技工、攀树师、树艺师等工种。树艺技工和攀树师主要负责修剪和处理树木,树艺师则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方法和建议,工作内容包括树木危险评估、健康状况检查、处理树木伤口、撰写评估报告等。

李国文曾是香港市政局的公务员,有着多年的树木管理工作经验。2007年,他成为国际树木学会注册树艺师,开始扎根香港树艺行业。“我和树木打交道20多年,把它们当成朋友。”

 

协调人和树的关系

“如果一个树艺师不懂攀树,只能算半个树艺师。”他说,帮树木看病很多时候要攀爬上去才能找到病因。

李国文也是一名专业攀树师。小时候趁家人不注意,他经常偷偷爬上自家果园的龙眼树和荔枝树。八年前,李国文打破了自己的攀树纪录,攀爬上一棵位于美国的80多米高红杉树。

除了给树看病,树艺师还要协调人和树的关系。有人投诉树木根部挤爆了水泥路,有树艺师到现场检查后发现并不是树木的问题。有工程要挖路,树艺师要施工人员保证不会伤害到路上的树。公路两边种树,树艺师建议选择树冠窄、树身高的树,以方便来往车辆通行。行人路种树,树冠不能太低,否则行人路过会撞到头。

李国文记得在大屿山西北部的沙螺湾,有一棵400多年的老樟树,六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抱住树干,他特地去见过那棵树。2004年,香港特区政府选定了约500棵树木编入《古树名木册》,不少百年古树位列其中。

在他看来,人和树的关系应该是亲密的。

 

发现树的美丽

2008年,香港树木管理工作引起社会关注。

那年8月,赤柱一棵老树倒塌压死了一名年轻女子。媒体报道后,全港一片哗然。有人组织抗议活动,声讨树木管理工作的缺失。

2010年,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成立树木管理办事处,但政府各个部门对树木护养的安排仍有不足之处,在树木管理的分工上,也存在分歧。

香港没有统一的树艺师注册制度。不少树艺师证书由国外树木学会颁发,拿到证书后还要积累数年工作经验,才能“持证上岗”,给树看病。

“参加我课程的学员大概有一半会加入树艺行业。”如今,李国文的身上有更多标签:香港树木学会课程导师,雇员再培训局树艺课程导师,树艺及园艺业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委员。

除了香港树木学会,雇员再培训局、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浸会大学等机构和院校都开办了树艺相关课程,旨在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2016年,香港特区政府成立树艺及园艺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为树艺行业建立一套行业标准,也为将来引入树木管理人员注册制度做准备。

2019至2020年财政预算案中,特区政府建议投放2亿港元设立“城市林务发展基金”,鼓励学生修读树艺课程。记者问,香港树艺行业还要多久才能发展成熟?李国文说,至少十年吧。

今年5月初,中环红棉路美利酒店前,一棵百年古树节果决明开出了红粉相间的花朵,花朵随风飘落,市民们站在古树前,发出了惊叹声。

“美丽!”这是李国文常用的形容词。树艺师的幸福,就在于引导人们发现树的美丽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科大这支科研团队90%都是90后 凭借“冷板凳”精神洞察“微观世界”
下一篇:新时代奋斗者丨这个法官的腰杆硬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