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谢樱
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王素芳是一位有着“红色气质”的90后。她将红色故事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之中,让红色故事在校园走“红”。
王素芳:可能受欧美文化影响,一些外语专业的学生对红色人物不甚了解,但对于好莱坞大片里的人物如数家珍。在我看来,青年大学生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专业,研究什么样的文化,中国文化是根本,红色文化是血脉。
查寝是我的日常工作之一,不过我是带着“红色故事”去的。半条被子、红军血战湘江、英雄陈树湘……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一幅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幕荡气回肠的战斗场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是最鲜活的思政教材,所以我用讲红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从“害怕”查寝到“期待”查寝。
“你涂口红的样子很美,但你心里装着红色故事,践行红色精神的模样,更是你最美气质的体现”“李达本来是个‘理工男’,文科却学得很好,是那个时代的‘斜杠青年’”……在讲红色故事的时候,王素芳准备了很多符合00后口味的开场金句。不少同学纷纷表示,寝室里的“思政课”也很有意思。
王素芳:刚开始去讲红色故事,同学们都疑惑不解,以为我是去查岗和批评教育他们的,都正襟危坐等我来。当他们听说我是去讲故事,又开始嬉闹,没有几个同学在认真听故事。当时场面十分尴尬,我几乎快讲不下去了,后来想着既然开始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每次我都会准备特别的开场白。青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喜欢追剧、追星、看热搜。我就将一些网络流行语融入我的开场白,穿插到故事里,让故事既有感染力,又能接地气。
让“追剧”插上“思想”的翅膀,让“红色人物”置顶大学生“热搜”。王素芳的坚持终于有了收获,她讲述的红色故事成了寝室里的“思政金课”,同学们也将她的查寝称为“红色故事会”。
王素芳:红色故事中有很多感人瞬间。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最震撼学生。讲到陈树湘断肠明志的瞬间时,不少女生都止不住眼中的泪水。半条棉被的故事,最温暖学生。讲到红军将仅剩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给百姓时,寝室里忽然就安静了下来。学生们听故事时,眼神中透出的那道光,让我更加坚信,红色故事是有意义、有感染力的。
我希望学生们在听我讲完红色故事后,可以让红色故事刷屏,成为英雄人物的铁粉和迷弟迷妹,让红色故事听得见、站得住、立得稳。我也会通过朋友圈、微博等方式给学生分享好片,与同学们一起追剧。
王素芳每次只能去一个寝室讲故事,于是,她思考着一种传播更广、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讲红色故事。不久前,王素芳当起了电台主播,下班回到家后,她就开始录制电台节目,通过网络将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王素芳:不少大学生都将“网易云”称之为“网抑云”,大多是在朋友圈里分享忧伤的歌曲。所以,我在网易云App上申请做电台主播,在我的个人电台里讲红色故事,读红色家书,然后分享到每个班级群,希望通过红色故事,冲淡这股“忧郁之风”。
读红色家书的时候,我就成了那封家书的主人公,这样才会有代入感。我印象最深的红色家书是《母亲,我想你》,虽然只有4分16秒,但是我用了1个多小时才录制完成。每次读到一半,我都忍不住流下泪水。革命英雄为了家国天下,山河宁定,真是牺牲太多了。我会想,在那个年代,他们是怎么在炮火之中写下这珍贵家书的呢?
查寝讲故事,下班录电台,王素芳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红色之风。受她的影响,越来越多同学主动加入到讲红色故事的队伍中,学生申请入党人数开始增加,也更重视自身品质的培养。
王素芳:越来越多同学愿意主动加入讲红色故事的队伍中,让我感到高兴和欣慰。在讲故事的学生中有一支女生队伍,我称她们为“红色娘子军”。语言类专业学生的日常作业就是找文章逐字逐句翻译,来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我给他们找了很多红色故事,让他们翻译成自己所学的语言,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我不知道,未来外国语学院会有多少学生去国外留学、工作,我希望他们能带着红色故事去,传播中国红色历史和英雄人物,让红色故事国际化。
王素芳的做法让一些人产生怀疑,90后真的这么喜欢红色故事吗?这种做法能坚持多久?一切不理解和怀疑,都被王素芳的毅力和魅力折服。她的查寝讲故事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前往,红色故事电台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点赞和评论。学校里有些老师,将王素芳的红色电台播放给自己的孩子听,让红色故事成为家庭教育的特别教材。
王素芳:我会一直坚持讲述红色故事,传递红色精神,也希望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先实现自我教育,再用行动延伸,让红色精神、红色气质、红色品格种在大学生的心灵土壤上,在接续奋斗中,做好使命交接,完成历史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