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何光华:电缆“掌门人” 灿烂若光华

2020-11-30 17:05:48    工人日报

一头短发、一副眼镜、一身工装,干练、睿智而又朴实,这是记者见到何光华的第一印象。

“奋进的人生风景韵味更浓!”生于太湖之畔、喜欢无锡市花梅花的何光华,参加工作20年来,立足本职岗位,似梅花迎霜傲雪,不断创新奋进;疫情面前,她快速出击,全力保障安全可靠供用电。

 

创新激情持续迸发

2000年秋,何光华大学毕业,来到无锡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工区电气试验班。因为几乎每天要和不同班组的人员一起外出工作,她很快就熟悉了全工区所有的一线人员。好学的她,一句“师傅,请问……”的口头禅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2年底,无锡供电公司组建电缆工程公司,何光华调任电缆四班技术员。她结合变电检修工区电气试验系统的开发经验,重新开发形成电缆公司的填报软件,为电缆线路试验报告填报和快速查询提供了实用工具。

历经5天4夜的2003年湘江路13条10千伏电缆线路故障抢修,让何光华走到了电缆施工抢修作业领域创新创造的前台。当时,部分电缆存在多点复杂故障,而原有的国产故障探测设备容量小,还未用上国际最先进的高阻故障探测方法,导致两天找不到故障点,严重影响了客户服务效率。为此,电缆公司决定由她担纲科技应用项目车载式交联电缆故障定位系统的攻关。

外出调研、选型比较、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持续改进,何光华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连续奋战,终于在2004年8月顺利完成项目并投入使用。如今,该装置已成为无锡供电公司电缆停电故障探测的主要装备,已完成近千例故障的探测工作。

首次重要创新应用的成功,让何光华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创造的激情持续迸发。截至今年10月底,由她主持的科技项目已达19项、参与攻关的5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7项、获国家专利50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1.2亿元。

 

登上国家科技领奖台

今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何光华凭借《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成果,登上了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成果的创新攻关起步于2009年。“随着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用电量不断增加,高架桥、轨道交通、地铁等急剧增多,高压电缆逐渐成为城市的‘电力主动脉’。而高压电缆又粗又硬,传统施工方式会给其带来多种损伤,且常规检测难以发现。”何光华解释说,电缆施工损伤当时已经成为大面积停电的重要隐患。尤其是在城市高落差、几字型电缆施工中,接头是最薄弱环节,故障占比高达 50.8%。

为此,何光华带领团队开始进行技术攻关,历时5年,于2014年基本完成,随后不断完善,首创了高落差高压电缆无接头敷设操作的工艺方法,研发了7套系列专用装备工具,历史性地实现了高压大截面电缆高落差无接头敷设,以及多振动源环境下的安全高效施工。

目前,该项成果已在全国28个省(市)的电力行业中得到应用,并通过专利许可推广至铁路、通信、石化、钢铁等行业,同时,在德国、瑞典等10个国家应用,填补了高落差高压电缆无接头敷设的成套施工技术和装备工具在世界范围内的空白。

 

奋战抗疫保电显身手

今年1月24日,除夕。上午8时,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接到“110千伏泽红线电缆故障跳闸,请速抢修”的指令。泽红线是无锡太湖新城的主供电线路之一,担负着市民中心、金融街、滨湖区中医院等重要单位的供电重任。

何光华当即组织人员全力投入故障探查与抢修之中。考虑到泽红线分段较多,总长10余公里,何光华迅速部署三路人员沿线分段排查,排除外力破坏可能性后,利用故障探测车于当天12时发现了故障位置。

抢修人员判断系电缆中间接头击穿故障,何光华却在现场敏锐地捕捉到了临近故障接头的直接接地箱有轻微放电的痕迹,进一步检查后在隐蔽位置发现两台直接接地箱也被击穿,找到了全部故障点。

面对人员紧张、物资调配困难局面,加之各地不断出现疫情感染病例,让现场30多名抢修人员心生忐忑,何光华却坚守抢修一线,除了现场指挥,时刻监督施工现场,严格落实防疫措施。

大年初四中午,泽红线电缆故障抢修告捷并送电成功。当天下午,为确保向防疫医院、防疫物资重点生产企业供电的电缆安全可靠运行,她又召集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通过视频研讨为这些电缆加装可视化监控设备的方案,很快确定了采用组合拼装技术的方案并完成图纸设计,并于2月13日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率先投运。

随后,她和伙伴们为相关医院和防疫物资生产企业陆续安装投运电缆监控装置,并搭建高压电缆隐患可视化管控系统,实现了对近百个重点区域和施工场所的实时监控、主动预警,保障了安全可靠供用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郭旭光:行走在世界级勘探禁区
下一篇:青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绽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