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这三本扶贫日记 他用生命书写

2020-11-16 14:47:49    重庆晨报网

○58岁的“涪陵区优秀共产党员”胡华平倒在了扶贫路上,并留下了三本记录他驻村两年多的扶贫日记 

○如今,接替胡华平涪陵区青羊镇吴家村扶贫工作的任晓梅说要替他把脱贫日记写完 

 

11月10日上午,一场村里组织的院坝会,在涪陵区青羊镇吴家村便民服务中心门口的坝子上召开,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王森当着乡亲父老的面,宣读了涪陵区委关于追授胡华平同志“涪陵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直到此刻,还是有不少的乡亲们没法相信。

“没法相信胡科长就这么走了……他一点点帮我们修好的新房子,他帮我们一步步过上的好日子,他怎么能不再多看一眼!”院坝会上,吴家村三组村民钟莲红泣不成声。

时间倒回8月25日,这是一个让涪陵区青羊镇干部群众伤心悲痛的日子。这一天,正在村里参加扶贫工作会议的区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驻青羊镇吴家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胡华平因突发疾病,晕倒在会场上,经抢救无效去世,58岁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消息传出,往日里和他熟悉无比的贫困户们不敢置信、纷纷垂泪,那个天天在他们家门口打转的老胡、那个撸起裤腿下田帮他们拔草的老胡、那个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的老胡……他们再也见不到了。

在同事为胡华平收拾遗物时,人们偶然间发现了他留下的三本日记,上面写满了他扶贫路上心中的理想,写满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坚守初心和使命担当……

 

“他就像自家的老人一样”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今天是我到吴家村从事扶贫工作的两周年的日子,回顾这两年的扶贫工作,虽然不能说十全十美,但至少我是尽心尽力的在做工作,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成绩,但当看到贫困户们从破烂的危房中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中时,我真的是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见到他们的生活有了好的变化,两年来的所有艰辛、劳累都是值得的,还有几天2020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虽然我的身体感觉一天不如一天了,但是我还是要尽力地坚持下去,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诺言完全实现的那一天,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胡华平日记》摘选

胡华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用这个问题去问吴家村熟悉胡华平的村民们,你听到最多的回答是:“他就像自家的老人一样。”

2017年底,胡华平作为扶贫驻村帮扶干部进驻吴家村,作为建卡贫困户,55岁的吴家村4组村民杨仁淑是胡华平的帮扶对象。“那段时间,老胡天天到我家来,主动和我们交心谈心,帮助分析致贫原因,鼓励我们一定能过上好日子,给我们信心。”杨仁淑说。

老胡他就像自家的老人一样,关心下雨、关心收成、关心孩子的学习,家里修房子的时候,老胡就整天待在这个院子里,一边搭手帮忙,一边不断叮嘱大家注意安全。

在大力帮助杨仁淑继续搞好已有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胡华平根据杨仁淑家的具体情况,为她送去了扶贫驻村工作队赠送的50只鸡苗和防治鸡瘟的药品,鼓励她发展养殖业。

3个月后,看着土鸡卖出后拿到手里的“真金白银”,杨仁淑一家争取脱贫的信心更足了。从2018年到2019年,杨仁淑一家累计养殖土鸡100余只、土鸭40余只、生猪10余头,家庭收入得到改观,小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随后,胡华平又为杨仁淑送去了金荞麦种子,动员她种植中药材。为了打消她的后顾之忧,胡华平告诉她,把药材种出来,他保证帮她全部卖出去。去年,杨仁淑种植的金荞麦丰收,2亩地的金荞麦全部卖出,收入6000余元。

“他常跟孩子们说:要好好读书,想要摆脱贫困还是要读书。”杨仁淑的两个孩子,如今都已经读上了研究生,看着自家现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杨仁淑不禁被泪水打湿眼眶。

“得知老胡突然离世,我们一家人都非常伤心。回想起这几年来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

 

不愿回城的“田坎干部” 

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为吴家村4社建卡贫困户进行2020年度产业规划,其中冉茂胜养殖生猪两头以上,许正模养殖生猪两头以上,勾琴养殖生猪两头以上,勾玉林全家外出务工,余绍勇养殖生猪两头以上,江中胜种植中药材、养鸡20只、鸭20只以上,勾昭胜养猪2头以上,胡志国养鸡100只,梅安平养猪2头以上。

——《胡华平日记》摘选

“老胡每天都在村里到处走,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有些事情上,比我们自己还熟悉,感觉他就是自家人。”57岁的吴家村1组村民袁洪书说,老胡来了没多久,就跟村民们都成了朋友。哪家养了多少牲畜、哪家的母猪又产了几头小猪、哪家的土鸡土鸭该出栏了,他都一清二楚。

不仅如此,如果哪家遇上了困难,胡华平比当事人还要着急,总是积极想办法。今年疫情期间,城里活禽市场关闭,贫困户养殖的土鸡土鸭卖不出去,他立即和扶贫干部以及村干部一起,将村里即将出栏的活禽统一进行宰杀,然后以消费扶贫的方式,动员市场监管局干部职工购买,及时解决了这一难题。

“老胡就是那种从来不讲冠冕堂皇的话,卷起裤腿就能下地除草。”袁洪书说,胡华平来到村里后,心里最挂念的就是村里没有企业,他害怕大家富不起来。在王森和老胡与村里干部们商量后,组织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村民们种上了药材。

从不愿意干,到被劝到愿意,袁洪森听从了老胡的建议,种上了白芨和黄精,家里的年收入,从当初的1万元每年,翻了整整3倍。袁洪森觉得,“老胡他们”给村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上越来越好的改变,更多的是“能通过努力富起来”的信念。

“从打到吴家村来扶贫,爸爸他就没怎么回过城。”胡华平的儿子胡竞源说,父亲一直特别疼孙女,每天晚上他在村上的宿舍里,都会跟孙女视频。

在父亲去世的前一个周末,很久没有见过父亲面的胡竞源,带着女儿来看望,本来想陪他度过一整个周末,结果才耍了半天,周日父亲就因为村民家里的事情在外忙了一整天。令他遗憾的是,他见到父亲生前的最后一面,就是那个匆匆离去的背影……

 

自发上岗的“继任者”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本人在单位是出了名的“鱼猫”,喜欢钓鱼。在来吴家村扶贫之初,许多单位同事都对我说:这下你安逸了,在乡下没事 就可以去甩两杆了。但在吴家村的近三年时间里,我一次都没钓过鱼,因为我就是怕影响不好,就是怕别人说我是来休闲养老的……

在胡华平的日记里不只有工作,也有工作上的牢骚。

“以前跟胡华平不认识,看到他牺牲的消息时也只是感叹,扶贫干部真的不容易,年纪轻轻就走了。”接替胡华平吴家村扶贫工作的任晓梅说,因为要参与排练单位依据胡华平事迹编排的话剧《一本未写完的日记》,她在单位上看到了同事们整理出来的胡华平日记内容,当时她觉得很假,咋会有人在自己日记里写这些?

不过当她真正拿到了日记本,读起里面一篇篇“心声”,这3本日记在她心中渐渐的变得真实,而且深刻起来。

“他日记里不止是有理想,也有很多牢骚。他因为不肯给村民发补贴被骂、因为穿着拖鞋工作被领导批评、不敢去钓鱼怕影响不好……”任晓梅在和胡华平朝夕相处的王森处得知,此前谁都不知道他还写了日记,这几本日记差点就被村民收拾走烧掉……

“虽然我的身体感觉一天不如一天了,但是我还是要尽力地坚持下去……”日记一篇篇看过去,任晓梅心中感动越来越多。翻到最后一页,胡华平在他人生最后一场扶贫会上未写完的日志时,她心中一动,主动向领导申请:“我要去吴家村,把这本未写完的日记继续写下去。”

“他就是我们家长。”“老胡是个好人,好干部。”“这些年亏了老胡,我们才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到吴家村后,任晓梅在村民口中听到的老胡是这样的,一点点丰满了胡华平在她心中的形象。

任晓梅说:“也许我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做不到他那样,但是我会努力和他一样。(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个盲人的创业路:打工10年,返乡成为致富带头人
下一篇:东乡族女孩马静:期待自己是“山沟里飞出的凤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