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汉族妈妈”援藏教育20年 笔下温情故事感动无数读者

2020-11-09 16:39:53    扬子晚报

 

 
 
严玉萍老师和藏族孩子们在一起
 

南通西藏民族中学的严玉萍老师,手机里至今保存着这样一条短信。发短信的是她的藏族“女儿” 卓玛(化名),没有大段大段的祝福语,只有一句话:“妈妈,我想你了。”和藏族孩子相处20年,严玉萍成了无数个藏族学生的“汉族妈妈”。她把自己和藏族学生相处的故事写了下来,向“2020师说新语”大型融媒体活动进行了投稿。温情的故事和细节,感动了大批读者。

 

“只要真心相待,定能走进藏族学生心里”

头一个叫严玉萍“妈妈”的学生,是西藏孩子扎西(化名)。“那次扎西的膝盖忽然肿得跟馒头似的,医院初步诊断是败血症。那天,在焦急不安中,我既要赶回学校上课,又要照顾扎西,一天来回医院四趟,连停车场的收费员都说‘你又来啦?’”严玉萍回忆起了往事,面对电话那头从未走出过大山,不太会讲汉语的孩子父母,严玉萍送出一颗“定心丸”: “你们放心,有我在,我不会不管他的。”

扎西住院治疗期间,严玉萍每天都要往返于学校和医院之间几趟,找医生了解情况,向家长随时汇报孩子病情,给孩子送去鸡汤排骨汤。那时,严玉萍还未结婚生子,还没有体会到为人母的温情,她只是本着一颗为人师者的良心与爱心,默默做着一切。当扎西在半梦半醒间抓着她的手,喊她妈妈时,她羞涩了,这是她第一次被人称作“妈妈”。“我觉得我就是这些远离家乡亲人的孩子的依靠,自己再也舍不得离开这里。”

藏族女儿卓玛(化名)也是严玉萍重点关心的学生之一。“卓玛我只教了她初三一年,但她毕业后,一直和我保持了十分密切的联系。记得我刚接这个班不久,她把孤儿证交给我保管。我跟她说,要是你愿意的话,我就是你的妈妈。”在拉萨,中考最后一门科目考完,亲戚接卓玛回家。离开前,卓玛抱着严玉萍痛哭不止,旁边其他家长和孩子也被她哭得哽咽不已。“和藏族孩子相处多年,我发现,他们讲义气,情感也很质朴,虽不善于表达,但只要我们真情付出,真诚相待,我们心里有他们,也很容易走进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心里。”严玉萍说。

 

“双箭头”的关爱带给她神圣的使命感

从事援藏教育工作,严玉萍收获的不仅是“双箭头”的关爱,还有事业带来的神圣使命感。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初中部的学生们,在南通读完三年初中后,需要回到西藏参加中考。每年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严玉萍都要和同事们一道,将孩子们送回拉萨,进行最终的复习助力。“犹记得去年在拉萨送考时的一天下午,我接到了一名往届学生的奶奶打来的电话。她一见到我,一把把我抱住,‘严老师,你怎么还那么瘦?’”

为了看望严玉萍,老人拎着一大壶酥油茶,顶着烈日,从城西转了两趟车,来到城东严玉萍所在的学校。对于这位老人家,严玉萍怀有一种道不明的特殊情感。“这是一位从高校退休的老人,收养了一个孩子,她对这个孙子比自己的亲孙女还要亲,老人的女儿女婿也把这个孩子当成亲生的对待。至今,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严玉萍在投稿中写下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得那年,孩子得了肺炎,老人家不放心,千里迢迢赶来南通。学校看一个老人家这么不容易,在各方面给予了很多帮助。“老人在回西藏之前,把孩子的身世悄悄告诉我。在后来的家长会上,我得知,老人回到西藏后,逢人就说:南通的老师真好!汉族同胞对我们真好!”

 

“当藏族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在!”

“以前,我觉得自己所做的,是满怀爱心去尽一个老师应尽的职责,是兢兢业业履行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然而,和藏族学生们相处,改变了我的认识。原来,援藏教育是爱的教育,又不仅仅是爱的教育;内地班的老师是值得藏族孩子和家长信任的老师,又不仅仅是老师,更是愿意为他们付出的汉族同胞,是他们愿意真心相待的亲人、朋友。”

“在民族教育的岗位上,我们不仅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更肩负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在投稿中,严玉萍如是写道。她也曾经有更好的工作选择,但最终,严玉萍选择了坚守。“民族教育就是这个特点,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轰轰烈烈。但是,当藏族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毕业求职屡屡遭拒 “脑瘫厂长”率42名员工一起逐梦
下一篇:海归硕士当“猪倌” 带动乡亲共致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