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34年坚守科技支农一线

2020-10-12 15:34:00    中国农网

34年来,他立足海南,服务热区,始终坚守科技支农一线,围绕热带果树产业,助力热区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海南、四川等热区乡村,开展科技入户、技术服务,为当地农民找到致富“金树”。

在今年5月底举行的攀枝花开发建设55周年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研究员明建鸿被当地政府授予科技创新“科技合作奖”和芒果产业科技创新“特别成就奖”称号。

明建鸿直言,获得这一奖项让他特别意外,自己并没申报,是当地政府主动颁发给他的,这更加坚定了他科技支农的信心。

 

推动攀枝花建成国家晚熟芒果优质产业带

1997年,明建鸿作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派驻四川省攀枝花市的第一批挂职干部,一干就是3年。挂职期间,他统筹各方科技资源,推动攀枝花优质晚熟芒果产业起步发展。

为了帮助当地选到适宜种植的优质芒果品种,明建鸿驱车20多天,组织带领挂职的攀枝花市仁和区主要负责人赴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考察芒果产业。从海南引进9个品种2万多株芒果苗,在攀枝花3个不同海拔的区县试种,最终对比筛选出红芒6号、凯特芒、肯特芒3个适宜攀枝花干热河谷气候的芒果品种。

“只要有效果,农户都会接纳。”这是明建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一直坚信的,科技支农还是要用效果说话。明建鸿组织科技专家赴攀枝花开展培训,一落地就被农户拉到田间地头解疑答惑,搞的经常找不到人,以为专家失踪了。

品种确定,试种成功后,明建鸿又支持攀枝花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成立合作社,建设500亩2级母本园,开展规模化育苗。通过种植芒果,混撒拉村从人均年收入只有200块钱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的富裕村。

混撒拉村老支部书记李德说,每年到了芒果管理关键期,明建鸿都会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老师们来村里指导生产,他们几乎天天都泡在地里,科技是混萨拉村发展芒果致富的坚强后盾。

2000年挂职结束后,明建鸿仍与攀枝花市政府保持密切联系,成了院市科技合作的终身联络员,持续助力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

2007年,攀枝花市仁和区新街村村干部吴明武找到明建鸿,说看到隔壁村混撒拉村种植芒果全村都富起来了,希望能够指导他们村也种植芒果。在明建鸿指导下,新街村的芒果产业也壮大起来,全村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今年,吴明武家的20多亩芒果就卖了27万元。

科研项目来源于生产,成果应用于生产,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一直是明建鸿的科研攻关方向。随着攀枝花芒果产业的迅速发展,果园土壤板结等问题相继出现,为此,明建鸿又在当地示范推广“果-草-畜-沼”果园间种牧草养羊的生态循环农业,确保芒果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16年,在明建鸿牵头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攀枝花锐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联合成立芒果创新工程中心,在品种研发、植保园艺、土壤改良、品质把控、采后处理等方面不断加大科研攻关和实地培训,确保科研成果服务产业需求。

近两年,除了不断优化攀枝花芒果标准化生产规程,确保产业提质增效外,明建鸿还引进大量热带优希果树在攀枝花试种,为当地新兴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储备。

 

 
明建鸿指导攀枝花农民加强芒果套袋管理。
 

 

党建引领,让科技成果更好服务脱贫攻坚

临高县是海南省5个国定贫困县之一,明建鸿作为科技特派员,他带领科技团队深入当地各乡镇进行产业调研发现,当地农民受技能限制,多种植甘蔗、桉树等传统低效作物,每亩年产值仅2000-3000元左右,扣除成本利润所剩无几,产业提质增效、农业技术培训迫在眉睫。

在充分了解并掌握了当地土壤养分、水资源、气候特点及交通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明建鸿及团队结合自身优势,建议临高县加快调减低效产业发展热带优稀果树,同时在产业规划中兼顾作物长短结合,坚持短期作物促进脱贫,长期作物促进致富的发展理念,引进热带果树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

临高县东英镇背山面海,虽土壤肥沃,但降水稀少,灌溉系统不过关,导致需水量大的农作物难以存活。全镇5.6万亩林地,70%以上种植的是粗放管理,效益较差的桉树纸浆林,是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明建鸿联合当地政府全面调研后提出,为东英镇选择了相对耐旱,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的黄皮树,同时间种大蒜。

为了让科技成果更好地落地,明建鸿党建引领促脱贫的模式,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第五党支部和东英镇居留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促产业发展,共建黄皮间作大蒜示范基地800亩,初步实现了短期作物促进脱贫,长期作物促进致富科学规划与管理。不到半年时间,所间作的大蒜产值实现了9000元以上,扣除成本的收益达到6000元以上,实现了临高县东英镇居留村全村脱贫,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林下种植大蒜不仅能增湿度,促进果树生长,也能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为了保证产量,热科院海口实验站第五党支部的专家每个季度都到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提供具体技术指导,农民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联系。

此举,创新了科技支农模式,实现了科研院所党员与村委党员面对面,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与村委会所在党员及农民面对面,有效的整合了科研力量融入了地方发展,充分发挥两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支部结对共建促进促进产业,形成了“政府+科技+公司/合作社+党支部共建”的发展模式,有效的推动了扶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34年初心不改,明建鸿先后培训农村干部、专业户、农民等各类技术骨干人员1万余名,2018年他主动辞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党委书记一职,专心从事热带果树研究和科技推广,坚守科技支农一线,用实际行动助力热区经济发展。  

(原标题:明建鸿:34年坚守科技支农一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扶贫队长童敬芝
下一篇:一抹“火焰蓝” 守护“安全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