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洪慕瑄 马志异
只容一人通过的酸枣树丛中,一个身着红色马甲、背着摄影设备、拿着三脚架的身影快速穿梭其间,爬到山顶,架好设备,刷地把帽檐反转,咔嚓一声按下快门,“天下黄河一壶收”的美景就被定格下来。
这就是被誉为“壶口瀑布守望者”的农民摄影师吕桂明。心怀对壶口瀑布和摄影艺术的热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地道的农民成长为出色的摄影师,现如今已是山西吉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他用镜头记录壶口,希望通过他的作品,“让壶口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壶口”。
吕桂明在拍摄壶口瀑布
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从小生长在黄河边,吃着黄河水长大的吕桂明,第一次见到壶口瀑布是十一二岁。小小的他站在山坡上,看到裹挟大量泥沙的滚滚水流像油漆一样,如山体滑坡般倾泻而下,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隆声,腾起巨大的水雾。如此声如万钧、气势如虹的震撼景象就深深印刻在了他的心底。
“初中毕业后我烧过白灰,在石料厂做过工,下过煤窑,养过一年鱼、两年鸡……”吕桂明说,外出打工的10年间,他一直割舍不断对壶口瀑布的感情,身在外面,魂在壶口,每时每刻都想回来。
1998年,吕桂明在太原打工时,一个灯箱上的壶口瀑布照片,勾起了他对家乡、对壶口深深的思念。第二年春天,吕桂明回到了壶口瀑布,一边给游客拍照,一边拍摄壶口瀑布。
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为了完整拍到山桃花与飞瀑交相辉映的美景,吕桂明在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的情况下爬上高高的信号塔;为了拍摄一张冰瀑彩虹的照片,他在冰上趴了一个多小时,起身时衣服已和冰凌冻在了一起……
“我把黄河当我的母亲,把壶口瀑布当我的爱人。我想用镜头纪录黄河、拍摄壶口。” 吕桂明说。
因为热爱,不畏艰难
拍摄壶口瀑布除了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不畏艰难的冒险精神,还需要有摄影设备和摄影技术,这些对初中毕业的农村人吕桂明来说都不容易。
摄影是个烧钱的爱好。为了买设备,吕桂明可谓倾尽积蓄。在买一台价格13000元的尼康F80D相机时,吕桂明把家里的果园以1万元的价钱承包了出去,加上之前攒的几千块钱才凑够,“老婆为这事好几天都没理我”。
而学习摄影技术,对吕桂明来说更像是“盲人摸象”。他一边购买书籍自学,一边向在壶口景区拍照的其他摄影师学习。他家里放着一大摞笔记,大概七八本,每页都密密麻麻地记载着自学的摄影知识;在景区,他帮其他摄影师背摄影包、扛三脚架,仔细观察他们的取景框,学习他们怎样构图、怎样用光。
每天观察壶口水流量、颜色、天气的变化更成为他的必修课。“春看桃花汛,夏看清流飞瀑,秋看主副瀑布连成一线的壮美,冬看流凌冰挂。”吕桂明边给半月谈记者展示他的照片边说,只要细心观察,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就这样,吕桂明从农民、农民工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摄影师,在国内外摄影比赛中荣获奖项达50多个。
为壶口义务宣传20多年
吕桂明在壶口一扎就是20年,20年间,吕桂明的相机越来越专业、像素越来越高,他的摄影技术愈发精进,他镜头下的壶口瀑布也发生了巨大和令人欣慰的变化。
为改变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在景区的山坡上、河床上植树造林。“只要有土的地方就种上树,慢慢地景区环境变好了,风沙也小了,吸引了很多鸟。我拍到了各种鸟的照片,红嘴鸥、白鹭、大雁……”吕桂明说。
不仅环境变好了,壶口瀑布的旅游基础设施也建设起来了,这令吕桂明感到十分欣慰:“旅游发展起来了,游客一天比一天多,我们当地老百姓都能赚钱,都能发家致富。”
吕桂明在壶口瀑布拍照了20多年,也义务宣传了20多年。“只要是为了宣传壶口瀑布来找我要照片,包括太原火车站挂的我的两幅巨幅壶口瀑布照片,我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吕桂明说, “是壶口成就了我,也是摄影成就了我,让我可以做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