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守护平安的“钢刀传人”

记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机动一中队

2020-09-24 16:07:13    新华每日电讯

 
 
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机动一中队开展红蓝对抗演练,官兵快速发起突击(7月4日摄)。
 

新华社昆明9月23日电(刘新、侯松松、杨玺)滇西,一片英雄的热土。

驻守在这里的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机动一中队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新时代“钢刀传人”,在西南边陲守护祖国和人民的平安。

 

荣誉

一个军用水壶被炸出8个大孔,壶口被弹片撕成两半,壶体已完全变形。

在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机动一中队帐篷荣誉室里,陈列着一个40多年前作战行动中官兵们使用过的水壶,是中队长王学海最看中的“宝贝”。

“在那场战斗中,连队官兵奉命向最顽固的31号高地发起猛攻。枪林弹雨中,官兵们前赴后继,扑向敌人……”王学海介绍说。

因战斗英勇、战功卓著,1979年9月,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钢刀连”荣誉称号。

组建83年来,连队先后获得锦旗、奖牌(杯)237个。每个荣誉背后,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1964年7月,“钢刀连”所在团在金沙江开展武装泅渡训练,连队官兵纷纷跃进宽300多米的江中,不到15分钟,所有官兵全部顺利到达江岸。

2012年10月的一天,中队在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开展联防行动时接到任务请求:一名毒贩从境外潜逃回国,请求官兵协助抓捕。在现场,毒贩持刀行凶,周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情况万分危急。时任指导员郭昊坤大喝一声,飞步上前将其制服。

自成立以来,中队先后参加100余次战役战斗,荣立集体特等功2次、大功2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2次。

 

传承

时任指导员罗红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上立下誓言:夺不回标兵连队我就主动辞职!

2008年12月,已经连续12年被评为“标兵连队”的“钢刀连”丢掉了这一荣誉,被人嘲笑为“弯刀连”。

刚从机关下来任职的罗红带领官兵卧薪尝胆2年,重新夺回这一荣誉。从那以后,“钢刀连”每年都在上级严酷的考核中被评为“标兵单位”,再无中断。

“钢刀在握、坚不可摧,钢刀出鞘、锐不可当”,这种披荆斩棘的“钢刀精神”,在中队代代相传。

主官到任第一件事是交接光荣队史,新兵下队第一堂课是学习“钢刀精神”。就这样,红色血脉代代传。

在上士卢学良的记忆里,永远忘不掉自己来“钢刀连”报到时那个特殊的“欢迎仪式”。

“全连官兵手举200多个锦旗、奖牌,夹道欢迎。”卢学良说:“如此历史厚重的连队,我要用尽全部的力量,为连队再添辉煌。”

2014年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发生森林大火,中队官兵闻令而动。经过4昼夜连续奋战,他们扑打火线40余公里,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7月,香格里拉县上江乡发生严重的山洪泥石流,中队第一时间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

“快来救人……”今年3月16日,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急匆匆跑到中队驻训地,向正在执勤的哨兵求救。

在距离中队驻训地不到5公里的茶山上,一辆轿车侧翻在盘山小路的沟渠里,1岁的小孩和70多岁的老人被困车中。

当时,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中队官兵身穿防护服,边行动边报告,第一时间救出老人和小孩。

 

再出发

骄阳似火,一座座泛黄的帐篷在碧蓝穹顶下显得格外耀眼。

2018年初,中队整编为机动中队。官兵们离开熟悉的营房,奔赴千里之外的西南边陲遂行驻训任务。

面对全新的作战任务、全新的训练课目,中队官兵不等不靠。结合任务需要,他们总结出“设卡堵截、蹲点守候、拉网遮断”“围打结合、攻心劝降、隔离管制”等10多种战法训法,有力推动了战斗力生成。

已经入伍16年的老兵杨虎林,去年被分配到“钢刀连”。“刚来到连队时,我的年龄兵龄在中队都是最长的,但是干什么都排在最后。”

从技术兵到步兵,杨虎林有些失落,前两天熄灯后他便倒头就睡,到了第3天,看到中队官兵训练结束后依然“撸铁”加压,他也加入进来。

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杨虎林每天比别人早起半小时,连队出操前先跑一个5000米。不到3个月时间,他凭借自身过硬素质当上了一班班长。

2019年,中队长王学海的妻子怀孕,身体虚弱。当他准备休假照顾妻子时,却接到中队参加标兵中队选拔考核的通知。

战友们都劝他先回家。王学海默默安排好家里的事,毅然决定留在中队:“考核事关‘钢刀连’荣誉,需要我。”

扛圆木、翻轮胎……根据实战需要,他带领中队官兵山地求生、攀岩格斗、侦察爆破,在一个个高难高危课目中锤炼打赢本领。

通过扎实的训练,中队各项考核总评优秀,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时隔40多年后再次荣立集体一等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躬身教育扶贫!朱正教授入选“北京榜样”九月周榜
下一篇:老黄忠 美新娘 夫妻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