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时,是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卫生院住院部内科医生王金元的查房时间,问诊查体、调整用药、记录病历……王金元像往常一样熟练而仔细地进行着每个步骤。
王金元是通过一份“订单”来到花桥镇的。2010年,花桥镇卫生院为了引进高素质全科医生,填补人才短板,通过下“订单”的模式培养了3名定向医学生,王金元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首批国家免费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他们经过了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8年回到花桥镇卫生院工作。两年来,他们在基层摔打、淬炼,逐渐成长为卫生院的骨干力量。
因“订单”相识结缘
王金元出生在邻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家里经济拮据。高考填报专业时,学校第一次介绍定向医学生政策,他就心动了,“可以学医,还能享受‘两免一补’,减轻家里负担。”王金元与黄冈市卫生健康委签署了协议,承诺毕业后回到基层服务。
“报考定向医学生,可以减轻家里负担,实现自己学医的理想,学好医术后还可以回报乡亲。”和王金元一样,花桥镇卫生院住院部儿科医生徐栋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报考了定向医学生,和王金元成了同班同学。
大学时的一次机缘巧合,王金元和徐栋发展成恋人关系。2018年,两人完成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后,共同回到花桥镇卫生院工作,组建了家庭。“因为这份‘订单’,两个人走到了一起,也是一种缘分。”徐栋说。
工作中,这对大学生夫妻逐渐崭露头角,不仅能够在日常诊治工作中独当一面,还成长为各自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去年,他俩双双考上主治医师,被提拔为主任助理。
今年年初,徐栋已有身孕,王金元正沉浸在要当爸爸的喜悦中,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疫情初期,王金元主动请缨上火线,支援武穴市妇幼保健院隔离病区,承担新冠感染患者的收治与诊疗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王金元几乎每天都处在“战备”状态,不仅要负责七八位感染患者的收治转诊、病历书写、体征检查、诊疗用药,还要时刻注意自身防护,紧张且忙碌。休息间隙,他会抽空给徐栋打个电话报平安,“家人就是我每天坚持下去,战胜疫魔的动力。”王金元说。
基层医院大有可为
一名全科医生的培养,从接受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到完成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再到投身基层工作,需要整整8年时间。
“学了这么多年医,待在那儿能做什么?”徐栋对此有自己的思考,“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基层医院的舞台越来越大,在这里我能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有用武之地。”
刚到卫生院时,徐栋发现不少患者对药物、输液没有具体概念,遇上什么病就想“先输个液”。“在农村,提升村民的健康意识,让他们掌握医学常识,跟治好他们的病一样重要。”徐栋说。
由此,徐栋和王金元时常在科室组织开展科普宣教工作,既给患者科普疾病常识,也给科室的医生做诊疗规范化培训,儿童发热诊疗规范、醉酒病人的急救常识,都成为他们培训授课的重点,“普及健康管理知识,可以在急救时抢回关键时间,这也是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像他们这样高素质全科医生的到来,给卫生院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花桥镇卫生院院长吴天成说,“基层医院通过在职称晋升、待遇保障、事业发展和人才流动等方面综合施策,让定向医学生愿意留在基层,更能在基层发光发热。”
吴天成介绍,花桥镇卫生院主要采取三招留人:一是待遇留人,大学生完成规培后,按照研究生毕业的待遇入职,提高工资水平;二是事业留人,选送到三甲医院进修,按照科室主任接班人培养;三是感情留人,对大学生高看一眼、 厚爱一分,让他们在卫生院有归属感。
最近,王金元在工作上有了新的突破:发挥专科特长,协助卫生院打造一个卒中治疗和康复中心。他相信,在基层医院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大有可为。(通讯员 邓睿 本报记者 毛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