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72岁的汉语班学生“高老”

王在军     2020-08-14 10:43:04    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的葡萄牙学生高思龙今年72岁,已经坚持学习汉语10多年。关于他为什么要学汉语这个问题,刚接手他们班时我跟这位老人聊过。他曾于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工作过4年,做ATM柜员机的技术支持工作。那段时间,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名山大川。回到葡萄牙以后,高思龙一直坚持学习汉语,直到现在。

一次中文课堂上,课文中出现了“小李”“老张”等称谓,我就给大家讲了二者的不同含义。高思龙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同学们对他尊敬有加,于是,便有同学将所学内容用到了他身上,尊称其为“高老”。

“高老”每次来上课,都会自带一瓶水,瓶子上有“乌龙茶”的中文标签。他舍不得扔掉这个旧瓶子,原因是在中国时一直喝这个牌子的饮料,其中承载的是他对中国的美好回忆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一天上课,按照我的教学惯例,先以口语对话热身。

我问:“高思龙,您今天过得怎么样?都做什么了?”

他说:“今天过得不错,外出理了发又去了超市,之后又去看了妈妈的弟弟和他妻子,送东西给他们。”

“妈妈的弟弟就是你的舅舅,他的妻子你可以称为舅妈。”

“对,是应该叫舅舅。我学过,但用的时候就想不起来了,呵呵!舅舅和舅妈都90多年了。”

“应该说90多岁,说年龄大小时不能用年。”

“老师不好意思,我总记不住,又错了。”

……

“您今天都做了什么?能再说一遍吗?”

“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今天解封了,我就先出去理了个发。然后又去超市买了些蔬菜水果和牛肉牛奶等,给我舅舅舅妈送去了。因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我的表弟已经过世了,所以我经常去照顾他们二老。”

“说得非常好!大家鼓鼓掌吧!”我忍不住为高思龙流畅的汉语表达喝彩。

像“高老”这样高龄、因为热爱中国文化而执著学习汉语的学员,在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还有十几位。中葡的历史渊源以及个人原因,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学习汉语已经成为其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努力学说汉语,而且也从内心认同中国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并且一直身体力行。

高思龙虽已70多岁,但仍在尽己之力照顾家族里的长辈。从他身上,我时常能看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修军车,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下一篇:黑龙江老林区:“伐木人”变“园艺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