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两代人的石油梦(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罗 亮     2020-08-05 16:40:17    人民日报

上世纪70年代,父亲远离家乡来到新疆克拉玛依支援边疆油田建设,成为一名石油人。怀揣着一个“石油梦”,父亲奋斗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路上。

因为从事地面工程建设的工作性质,父亲总是奔波在外。那时的我,每次看到父亲因长年在野外工作而晒黑的脸,就很心疼。

我曾和父亲去过一次他工作的采油三厂。茫茫戈壁滩上,除了星星点点的油井,就是几个红色的大字,“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父亲告诉我,这是克拉玛依油田诞生时,第一代石油人喊出的口号。后来,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句话。

2004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新疆油田公司成为一名石油人,和父亲并肩战斗在准噶尔盆地。和父亲一样,我也长年奔走在戈壁荒漠中,开始真正理解“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含义。我有了自己的“石油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石油人,我是幸运的,赶上了油田发展最快最好的时代。2014年,父亲退休了。也正是从那一年起,我开始见证玛湖10亿吨级特大油田勘探、建设的全过程。

玛湖10亿吨级特大油田的发现,是我国近年来最大的油气勘探成果之一。随着玛湖地区开发全面推进,目前已累计产油511.4万吨。今年,新疆油田公司加快玛湖地区产能建设,投产井达到92口。预计到2025年,玛湖油田的年产量将达到500万吨。

这就是让我骄傲的玛湖油田。还记得玛湖油田刚开发建设时,荒凉的戈壁上,只有零星几部钻机。如今,一眼望去,玛湖就像一个火热的“战场”,上百部钻机彻夜轰鸣,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在玛湖,“起步就是冲刺、开工就是决战”,每个石油人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

两代人,四十载,共追一个梦。父亲从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成长为地面建设专业工程师,我从毛头小子成长为高级工程师,我们都见证了石油事业的发展,也见证了石油工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生活环境、生产条件与父辈相比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我们的精神始终如一,那就是:我为祖国献石油。

正是一代代石油人的奉献,绘就了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图景。我愿意做新疆油田建设中的一颗螺丝钉,为玛湖油田的快速发展再加一把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心向党的“阵地铁人”
下一篇:守护家园,他们冲在抗洪一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