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小小蒲公英变成致富草——记四川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第一书记任敏

2020-07-21 14:36:01    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小小蒲公英变成致富草

一侧是终年不消融的雪山,一侧是广阔无垠的草原。走在这里,耳鸣、头痛、失眠、视力模糊……

4000,一个标注着四川理塘县海拔的冰冷蓝色数字,孤独地矗立在路旁。一个姑娘,在这里扶贫已有1000多个日夜。

略显书生气的外表,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简单的一身衣服,配上双肩包,甘孜州司法局派驻下汝村的第一书记任敏的形象和平常人们对干部的印象大相径庭。

初到下汝村,任敏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语言不通。前来村办公室咨询政策、电话里申请资助的藏族村民大多不会说汉语,不会藏语的她,常常是想帮忙却搭不上话。

在值班巡逻、外出考察学习的休息间隙,任敏会拿出藏文基础教材和笔记本向村主任学习简单的藏语。她还请乡上会汉藏双语的干部帮忙把“家里面有人在吗?”“把户口簿拿过来看一看。”等入户走访常用藏语用汉语进行读音标注,用微信录音保存。知道读音了,任敏就开始练发音。“布姆(女子),阿噶特(辛苦了)!”成了她的口头禅,也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

“离了啥,也离不开这个双肩包。”任敏过了语言关,就背起双肩包开始入户走访,“里面装着工作笔记、村里的文件材料、贫困户的信息资料、双语便民联系卡、藏文教材和藏文学习笔记本……每一样都是我的好帮手!”

背着这只包,任敏3年累计入户走访1200余人次,解答法律、教育、脱贫攻坚政策521人次,“脸盲、路痴”的她现在能轻车熟路地找到每户村民的家,能准确说出学生就读的学校和班级,能讲出每位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

“不知道村民有啥困难,怎么去解决困难?”任敏向村主任细曲珍说起为何整天背包到处走。细曲珍却打趣道:“布姆,你比我这个土生土长的老头子还像下汝村的。”

任敏脑子里成天琢磨着怎样帮村民解难:村子自然禀赋不好,村民不光吃菜难,而且买菜贵,一年光买菜都要花个两三千块钱,怎么办?

第一书记示范小棚、贫困党员蔬菜小棚……任敏跑上跑下,向上级党委政府协调资金,为每户村民建起一个小型蔬菜棚,还带头示范蔬菜种植。不会种,任敏就联系专家视频教学、田间授技;销路不好,任敏就到餐馆、饭店推销。

“如今我们不仅不用花钱买菜吃,自己吃不完的菜还可以卖出去变成钱,这多亏了任书记啊。”平时腼腆的村民泽丁说起任敏对村子的帮助连连称赞。

在支出上做了减法,任敏又在收入上做加法。

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管理好集体牧场,任敏想方设法在州司法局争取到了20万元,交通银行也投了70万元产业帮扶基金,农业部门也伸出援手投了20万元资金,修建牲畜暖棚,确保集体牧场的牛顺利过冬。

集体牧场开始分散养殖后,任敏便隔三岔五乘坐村干部的摩托车奔走在放牧的牛场上。遇到刮风下雨,她就只能留宿在村民临时搭建的又冷又湿的帐篷里。细心的她会定期对牦牛进行清点,还为每头牛起了名字,为它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她说:“这些牛是村民脱贫奔康的命根子,一定要守好。”通过提高出栏率,2017年以来年,下汝村的牦牛养殖产业已经累计为村民增收11万元。

去年,任敏收到村民甲它递交的一封入党申请书。一位年近花甲的藏族老人为啥突然要入党?原来,作为贫困户的甲它,看到任敏和村里的党员为村里发展忙前忙后,深受感动,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一说起村里的变化,甲它滔滔不绝起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这些年村里兴建了村集体牧场,村民也修建起小型蔬菜棚,就连‘野草草’都变成了‘红票票’。”

甲它所说的“野草草”,就是蒲公英。

小小蒲公英,如何变身致富草?去年初,任敏在村里转悠时,发现田边地头有许多蒲公英干草,端着水杯的她暗自思忖:蒲公英遍地都是,泡水喝又有一定保健功效,难道不能从这方面着手?

光自己村宣传,任敏嫌不够,就汇报给乡党委政府。濯桑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全面介绍蒲公英发展前景。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挨家挨户宣传蒲公英产业优点。依托农民夜校,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专门向村民讲授采挖技术,驻村工作队员示范带头采挖、清洗、晾晒、包装。

设计产品标签及包装,征求多方意见,形成美观大方、富有特色的包装……任敏忙得不亦乐乎。去年6月初,她通过了解市场行情,给产品定价,濯桑乡发动乡村干部、村民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大力宣传,并在汉戈景区、观景台、酒店进行展销。

蒲公英茶推出后,作家桑格格通过微博得知任敏在高原的扶贫事迹后深受感动,主动联系任敏免费为下汝村的农产品代言,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村民们纷纷加入到蒲公英采挖队伍中来。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采摘、有的负责包装。短短10天,濯桑乡就销售蒲公英茶等产品280份,帮助群众增收10000余元。刚包装完蒲公英的下汝村贫困户拉姆说:“第一书记挖空心思为我们找致富路,没想到身边见惯了的‘野草’居然变成了致富草。”截至目前,下汝村蒲公英已销售1200袋,累计为村民增收43200元,每户贫困家庭实现增收1000多元。

“借甘孜州、理塘县、濯桑乡等地区旅游开发之机,我们要将蒲公英项目与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探索蒲公英鲜菜采摘、鲜菜品尝、蒲公英茶炒制、蒲公英茶品尝等内容,增加濯桑乡旅游观光旅游体验项目。”濯桑乡党委书记扎西拉姆说,藏乡村民的致富路越来越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泽霖:科研最快乐 公益最满足
下一篇:心有大爱打铁人——追记江苏省常州市纪委副书记于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