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您已经连续上很多天班了,哪天能不上班回来陪我?”
“乖,等妈妈忙完这阵子,一定好好陪陪你!”
对话中的母亲叫张娜,是北京市大兴区卫生健康委公共卫生科(卫生应急办)科长。从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经历了甲型H1N1流感、甲型H7N9禽流感、肺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疫情。16载岗位历练,她始终用责任和担当诠释着公共卫生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不仅是一位妈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面对这次战‘疫’,我还是一名‘战士’。”张娜说。
张娜(左)在芦城三体校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今年1月20日凌晨,北京市大兴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正式打响。疫情就是命令,张娜迅速进入“全天候”战备状态。放下家中老人和孩子,张娜连续20多天坚守岗位。用她的话说,她们的工作就是同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是迅速明确组织体系、制定工作方案的关键阶段。张娜所带领的团队,身兼多重身份,既是大兴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又是大兴区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综合防控组,还是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的业务科室。
身为疫情防控工作主要科室的“指挥官”,面对多重身份、多项重任,张娜深知每一项职责和任务都不能有疏漏,要充分发挥以往疫情防控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弹钢琴”技能,强化各部门联防联控。
她连夜起草大兴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大兴区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多次修改征求意见,梳理明确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章可循。
随着疫情的发展,大兴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组建,大兴区卫生健康委被确定为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疗保障组牵头部门。张娜又带领团队立即接棒,迅速转变角色,切实发挥医疗保障组牵头部门专业作用,协调组内成员单位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由于疫情形势不断变化,各级领导的决策都需要专业部门的意见。有时,上级有关政策还不明确,为指导各部门、各镇街道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张娜及时组织疾控部门,针对疫情变化,梳理明确区内集中隔离场所工作要求及规范、密切接触者社区管理指引、出院患者管理流程、重点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培训安排等各类管理要求,及时提交区防控办,以最快速度下发到各镇(街道)、区直属部门。同时,结合国家及市级指导意见,及时修订完善,确保防控措施因地制宜、符合实况。
张娜带领的科室承担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多、责任重,但她始终沉着冷静、思路清晰。根据科室职责,她将科内同志划分成综合协调组、材料撰写组、应急处突组、病例密接组,明确各组分工。事无巨细,每项任务她都身体力行,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安排部署、指挥调度,她带领各组各司其职、相互协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每日整理汇总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动态,会同疾控中心分析研判疫情趋势,及时提出防控建议供领导决策,保证了综合协调工作的有序开展。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涉及面广、头绪多,工作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给科室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张娜及时调整人员分工,给科室同志加油打气,屡次梳理调整工作流程,确保各项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疫情防控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她的带领下,全科人员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
张娜正在查看疫情防控相关资料。
“没有安定的国,哪有温暖的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日趋严峻,公共卫生科的工作也日益繁重,对张娜来说,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疫情发生以来,张娜每天日出而作、伴月而归,未准点吃过一顿饭,也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一边吃饭一边改材料是常态。夜深了,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总有她的身影。
从早上六七点到凌晨一两点,张娜的电话基本没有断过,时常一个电话还没挂断,另一个电话已经打进来了,而这其中留给家人的电话却寥寥无几。每天工作到深夜,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可经常半夜还会被电话吵醒。
最忙的时候,张娜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只有喉咙嘶哑、话实在讲不出来时,才想起来要喝水。终于,她因缺乏休息、免疫力下降导致眼部旧疾复发,因着急上火、说话太多导致声带水肿。尽管如此,她仍然坚持在岗,还不忘关心科室同志,提醒大家多注意休息。
有一天,因连日工作缺乏休息,张娜脚下打滑,重重地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双腿青紫。家里老人流着眼泪给她上完药,她又立马出门上班。领导、同事都劝她休息几天,她一概婉言拒绝。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她坚定的抗疫步伐。
张娜的家离单位很近,但在疫情防控工作面前,回家却成了她最大的奢望。疫情发生以来,张娜没日没夜地“连轴转”,年幼的女儿、年迈的老人她都无暇顾及。家人都说已经很久没能醒着见到她,而她也好久没吃过家里的一顿饭了。
想到家人,她无比愧疚。然而,她没有因此懈怠,而是将这份愧疚化为工作的动力,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她说:“家虽温暖,但没有安定的国,哪有温暖的家?”
作为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一名干部,张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贡献,但凭着一腔热血,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点一滴辛勤付出,以此来践行自己对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人民周刊》202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