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认发莲酸菜,别人的都没她家的好吃。”“买发莲酸菜要提前预订,不然有钱也买不到!”
在四川凉山州木里县西秋乡日布佐村,提到发莲酸菜,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而更让村民佩服的,是酸菜制作者王发莲。
王发莲今年36岁,是一名普通的苗家妇女,家中有年迈多病的婆婆和患有大病的小叔子。2014年之前,家里土地抛荒严重,又没有养殖牲畜,丈夫虽打着零工,但还有两个孩子嗷嗷待哺,日子过得紧巴巴。王发莲常倚在破旧的房门前,苦闷地想:这辈子就这样了?
转机发生在2014年。这一年,王发莲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让贫困户早日摘穷帽,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宣传党的脱贫扶持政策同时,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并提供相应技术扶持。一直在谋出路的王发莲看到了希望。
2015年8月,西秋乡倡导农户种植大蒜,并免费发放大蒜种子,提供技术指导。
机会难得,王发莲主动说:“我家是建档立卡户,但我不能坐等党和政府来帮扶。我愿意带头发展产业,示范种植2亩大蒜。”
虽有满腔热忱,但种大蒜,王发莲心里没底:“我们村之前有种大蒜的,但由于易生病虫害、产量低,所以大家都不敢种。”
“一边学,一边种。”王发莲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提起十二分小心,从蒜种选择、种植深度到浇水多少、肥料选择,都精益求精,遇到技术问题悉心向农技员请教。
凭着强烈的脱贫念头和勤劳的双手,王发莲种的大蒜当年喜获丰收,村党组织还帮她卖出了好价钱,家里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要是没有党员干部拉我一把,我还趴在穷光景里起不来呢!”王发莲感激地说:“我想向党组织靠拢,所以在2015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有了成功经验,王发莲的信心和干劲儿更足了。2016年,她跟村“两委”签订了脱贫协议,又试着种植白芸豆、核桃、花椒等作物,养殖牛、猪等牲畜。
天有不测风云。丈夫项金友在修建房屋时,不小心从屋顶摔下来,造成左肩胛骨破裂,右手肱骨断裂。这对于王发莲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家中本来就缺劳动力,现在只剩她一个,既要照顾丈夫和孩子,又要忙着种植养殖。
“我不怕苦,也不怕累,就怕今年收入达不到退出标准,拖大家后腿。”好强的王发莲说。
王发莲像重压下的弹簧一样,越走劲儿越足。她积极参加白芸豆种植技术培训,购买有关书籍,白天下地,晚上得空就自己学。在养殖生猪碰到难题时,她特地向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何林清求教,一年下来,生猪防疫、圈舍消毒、催肥等技术王发莲都熟练掌握,她养的生猪没有一只因疾病受损。
一年到头连轴转,到了年底,王发莲种的白芸豆、核桃、花椒,养的生猪统统变了现,经济收入远超预期,全家成功脱贫,她也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看着光景一天天好起来,王发莲愈发坚定:“只要肯干,这日子一定能过好。”
脱贫只是第一步,过上富裕幸福的好日子才是王发莲的奋斗目标。
2018年,王发莲买了市面上售卖的酸菜后,发现没有自家做得好吃。胆大又心细的她有了新想法:自己制作手工酸菜到县里销售,打开全新致富渠道。
王发莲实诚,做酸菜用的是自家种的优质白菜和萝卜,腌制过程也很讲究。“要把握好煮制火候、腌制时间、晾晒和酸度控制,否则会影响口感。”她说。
因为原料可信、味道好,王发莲做的酸菜很受欢迎,名气越来越大。第一年她就通过各种渠道卖了七八千斤。后来,她还通过手机直播平台宣传自己做的酸菜,包邮出售,每年有近2万元的纯收入。“发莲酸菜”成了她的自创品牌。
如今,干啥成啥的王发莲已是村里的致富标杆,成为凉山州“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2019年度感动凉山十大人物。村民遇到难题难事,都会向她求助。
隔壁邻居何六军身体残疾,家中有两个高龄老人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生活一直没有起色。
王发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以请何六军和他妻子帮忙制作酸菜为由,从前期种植到后期加工,将技术全部教给了他们。第二年,何六军一家也开始将酸菜作为主业来抓,小小1亩地就带来了1万余元的收入。何六军感激地说:“王发莲不仅酸菜做得好,人还扎实肯帮人!”
乡党委对王发莲帮助贫困户的做法给予鼓励,主动帮她扩大品牌影响,希望她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做酸菜、奔小康。
王发莲说:“我脱贫了,不能忘记穷亲戚,我要帮助更多人,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