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耄耋之年的坚守: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老党员杨德昌

雷魏添    2020-06-30 14:32:59    陕西日报

原标题:耄耋之年的坚守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家属院与住院部大楼之间,每天上午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他佝偻着身子、步履蹒跚。

6月29日,这个身影又准时出现在此。每一个遇见他的人,都不免走上前送上一声问候,“杨老师好,又去查房啊。”

“是呀,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多走动走动,动动脑子,挺好。”

大家口中的“杨老师”,正是已经83岁高龄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呼吸病学专家杨德昌。随着我省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杨德昌的生活又渐渐回归了平静。

杨德昌更喜欢这样平静的生活,但每到危急之际,他总是不顾一切,冲锋在前。

非典时期,已经退休的杨德昌坚定地表示“要以人民、国家利益为重”,不顾年事已高,不惧危险,担当起我省抗击非典的首席专家。在此期间,杨德昌深入抗疫一线,认真排查每一位疑似病人,细心诊治每一位确诊患者,并参与制定了陕西省发热待查及非典诊治方案,最后总结出了我省11例非典病例的分析报告。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杨德昌又一次主动请缨。“拿不准的、病情重的,我来定夺。”数月过去,这句话依然萦绕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多医务工作者的脑中。“那会儿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杨老师这句话给我们年轻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也展现出了一名老党员无畏的勇气,彰显出了担当和情怀。”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回归正常生活的杨德昌却依然停不下来,坚持定期问诊、查房。许多人劝他说:“杨老师,您都这么大年龄了,何必还坚守在一线。”杨德昌听后却说:“我是党员、是医生,退休了也闲不下。只要我的腿还走得动、眼睛还看得见、脑子还转得了,我就要用所掌握的学术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患者。”

一线工作暂缓时,杨德昌还不忘把心思用在幕后研究上。“每天至少半个小时,读书充电是绝不能少的,活到老学到老嘛。”杨德昌笑着说。多年来,杨德昌就这样时刻关注着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进展,力求在学术上与时俱进。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在杨德昌的感召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党员干部、医护人员们带头冲锋,用实际行动在抢救生命的最前沿践行着初心使命。

“杨老师为医疗事业奋斗一生的拼搏精神和忘我境界,以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我们树立起学习的榜样。”

“杨老师是我们的先锋典范,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杨老师是我们医院党员的一面旗帜,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

……

病房内,面对后辈们的夸赞,杨德昌只是笑笑。之后,他又继续悉心地关照起了病床上的病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徐恺:把心沉下来,为百姓办实事,用真情干工作
下一篇:他把一切献给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