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教师到乡村小学校长,玉奇志已经在教育最基层扎根了26年。出色的工作让玉奇志获得了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等诸多荣誉,她没有功满回城,而是选择继续坚守。
在这26年里,玉奇志曾孤身坚守大山深处,白天上山上课,晚上下山挑水。她也曾化身“能工巧匠”,独自给学校刷墙漆、搞绿化。因为给乡村“挖”来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还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挖墙脚校长”。
1994年,刚从南宁民族师范学校毕业的玉奇志选择投身乡村基层教育,来到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那盆村小学任教。工作五年后,因为教学成绩突出,玉奇志被派到那盆村那思屯教学点担任负责人。不久,赶上那楼镇优化教育资源,需要调整学校布局。那思屯教学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率先合并到那盆村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暂时留在教学点,因此需要有一名老师留下坚守。
谁只身留下?在众人为难之际,身为负责人的玉奇志果断选择留下,只身一人守着那思屯唯一的教学点。
当时,那思屯教学点仅有一栋两层高的教学楼。教学楼孤零零地建在山坡上,远离村民院落,而且没有围墙。玉奇志不是本村人,每天晚上她就孤零零地守着一栋孤零零的教学楼。夏天打雷,震得床板都颤抖,玉奇志不止一次躲在床上裹着被子哭。可只要天一亮,孩子们一来到教室,玉奇志又充满活力地走上讲台。
那段日子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玉奇志的每一天过得都不容易。因为教学楼地势太高,井水上不来。玉奇志白天一个人上完三个年级的课已经够累了,放学后还要去学校附近的村民家里挑水。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玉奇志的教学质量也从未打折扣。在整个那楼镇,她的教学成绩一直是响当当的。
玉奇志的付出和坚守,收获乡亲们的满满信任。那思屯有两户村民主动多配了一把家里的钥匙给玉奇志,以方便她随时去挑水。知道玉奇志晚上孤单害怕,一位家长还给她送来了一条狗,与她作伴。不用备课的夜晚,玉奇志时常会牵着狗,去山坡对面一位独居的老奶奶家里烤火、聊天。每当玉奇志返回学校时,老奶奶就会把家门口的灯打开,为她照亮回去的路。“我在那思屯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尊敬,这种尊敬让我深深地爱上乡村教育。”玉奇志动情地说。
2006年,玉奇志放弃回到城区教学的机会,主动请缨到那楼镇那文村小学报到,担任教导主任,三年后升任校长。那文村不仅是那楼镇最偏远的村落,还是贫困村,村里的小学也十分破旧。
面对校园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身为校长的玉奇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改变现状。为了改变学校面貌,玉奇志带领全校师生投入到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中。学校经费有限,玉奇志就自己动手干起来,精心进行花草种植。每逢节假日值班,她总能让学校有一点“小变化”。
“我干过最疯狂的事情,就是有一年国庆节放假期间,我一个人把整栋教学楼平窗的墙面全部涂上了蓝色的外墙漆。老师和同学们收假后看到崭新的教学楼,都觉得非常惊喜。”玉奇志笑着说。
玉奇志不仅是会刷墙漆、修绿化的“能工巧匠”,更是爱才惜才的“挖墙脚校长”。那文村小学教学成绩一直排在那楼镇倒数,师资力量匮乏是重要原因。为此,玉奇志开始琢磨如何为小学组建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
玉奇志只要了解到哪位老师教学“有一手”,就会请他到那文村小学参观。玉奇志待人真诚,爱才惜才,打动了不少人。虽然学校比较偏远,硬件也不完善,但是玉奇志接连签来了好几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还新招来了几位本科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师资力量跟上来后,那文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经跻身那楼镇前列。
漂亮的教学楼、标准化的体育场,还有稳步上升的教学成绩,那文村小学早已甩掉了十几年的“落后”帽子。如今,邻村村民都想送孩子来那文村小学就读。
“那文村小学就如同是玉奇志的孩子,在她的精心打造下,学校的硬件设施越来越齐全,学风越来越好,成绩越来越出彩。那文村小学拥有这样一位老师十分幸运。”那楼镇中心学校校长黄子程说。
玉奇志结婚后在城区安了家,村民的支持、同事的肯定和孩子们的期盼,让她坚定地继续留在乡村任教。偶尔纠结的时候,玉奇志就会想起父亲曾跟她说过的话,“日子会变好的。”
如今,广西十分重视乡村教育,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渐完善,各种补贴政策逐步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的幸福感不断攀升。“乡村教师这个称号已经烙在我的心上,融入我的血液中。乡村教育也大有可为,我想在这条‘长征路’上继续走下去,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对于未来,玉奇志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