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奇楠种植三年就可以打孔结香了,一年半以上就可以采香。”“春耕夏耘,四时不失时。加油,看看我们的农耕。”5月18日一早,李怡龙又在苗木基地忙碌,劳动场景被拍成图片或制成小视频上传朋友圈、客户群,这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
“虽然疫情影响冲击了线下交易,但也让更多客户选择、习惯线上交易。现在,线上交易额是原来的两倍,占总交易额七成以上。”李怡龙介绍,他的基地除了常年提供沉香、黄花梨、楠木等经济苗木,还引进培育了树葡萄、释迦果、神秘果等南方果苗新品种,今年前4个月的总交易额已略超去年同期。
永春“90后”小伙李怡龙,大学毕业后返乡种植沉香。他牵头成立永春永发沉香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帮助困难乡亲创业就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他还参与筹建“青年红色筑梦双创基地”,为返乡创业青年搭建平台、提供便利。前不久,李怡龙荣获第13届泉州市青年五四奖章。
返乡,潜心沉香种植
1990年出生的李怡龙,家在永春县东平镇冷水村。2013年从集美大学毕业时,永春县正发力打造香产业,生产和销售两头旺,让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经过考察,李怡龙发现,虽然当地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大部分制香原料却要从东南亚进口。永春有种植香木的历史,为什么不能就地取材?于是,他把种植沉香树作为创业项目。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缺少经验,李怡龙最初投资的10万元打了水漂。“我还希望通过种植沉香树带动乡亲们致富呢,没想到刚出门自己先栽个跟头。创业光有激情不够,得脚踏实地一步步来。”他深有感触。
吸取教训,李怡龙沉下心,赴厦门等地认真学习技术、积累经验。经过与一些大学教授、林业专家探讨研究,他重拾信心。“沉香树种植与我们家乡生态条件可以很好地结合,而且有望形成产业集群。”李怡龙说,他们还引种了其他名贵树种,同时也兼顾多样性,以套种模式提高林业经济整体效益。
谋定而动,李怡龙与当地50户农户共同成立永春永发沉香农业专业合作社,先试种了200多亩沉香树。在专家指导下,这200多亩沉香树为他及合作社农户带来数十万元的收益。接着,在李怡龙带领下,合作社又在东平镇店上村种植了500多亩沉香树。经过多年摸索经验、用心培育,如今不仅省内绝大部分沉香苗都出自永春,就连外省也有很多客商前来求购。
互助,帮扶困难乡亲
创业初期,刚从集美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走出来的李怡龙和林业基本搭不上边。“回乡创业除了吃苦打拼,还要守得住寂寞。冷水村的乡亲们给了我很大支持。”
李怡龙说,乡亲们得知他回乡创业,经过平时接触,都觉得“这个小伙子靠谱”,很乐意帮他干活。在他创业起步阶段,有时资金跟不上,无法给来帮忙的乡亲们发工资,大家不但没怪,有的甚至掏钱借给他。有的乡亲看到这个项目的前景很好,还投资入股。
在政府和乡亲们支持下,李怡龙牵头的沉香合作社发展起来,给当地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东平镇党委宣委郑智学介绍,该镇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促成永发沉香、益永果蔬等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结对子,先后帮助5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就近就业。至今,仍有6名困难村民在永发沉香合作社工作。
困难村民刘阿婆今年80多岁,其儿子早年过世后,靠她将孙女抚养长大。老人身体很好,干活也麻利。李怡龙安排老人在苗圃里帮忙,平时做些拔草、下种、浇水等较轻松的活儿。
“6名困难群众都有专门建档。”从李怡龙提供的档案中可以看到这6户群众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和收入状况,每年合作社都能帮助这些困难家庭每户增收6000元以上。
搭台,服务青年创业
2018年3月,由永春生态文明研究院、团县委牵头搭建的全省首个落成的“青年红色筑梦双创基地”在桃城镇花石社区揭牌,李怡龙是这个双创基地筹建者之一。
双创基地的成立,为永春想要创业的返乡大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项目引导。作为筹办人员之一和平台管理员,李怡龙率团队也是第一个带着项目入驻双创基地,“我希望做好自己的产业,同时带动身边的青年创业,形成项目业态,大家共同发展”。如今,这个双创基地已有8个团队(项目)创立的11家企业入驻。
1991年出生的林江春,一年前从厦门返乡创业,他打算创建自己的中草药除螨品牌,同样也被双创基地良好条件吸引了过来。“李哥他们很照顾我们新创客,前不久,他刚帮我们对接落实了10万元贴息贷款。”林江春说。
李怡龙说,返乡创业青年能够聚在一起、抱团发展,是非常好的事情,政府方面有什么优惠政策,他们都会想办法帮助基地的小伙伴们沟通争取。“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两年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使我们年轻人创业兴业更添信心。农村是一片创业热土,我将扎根家乡,努力把‘香’的事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