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绵阳一户人家的阳台上,白发苍苍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坐在书桌前,双手捧着书,透过厚重的镜片读着她喜欢的段落:
生活不能等到别人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你总不枉在这人世上活了一场。——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这位奶奶叫李启君,今年75岁,是一名正在努力备考的考生。18岁时的一场重病,让成绩优异、爱好文学的她与高考失之交臂,大学梦也止步于此。
大半辈子岁月如白驹过隙,70岁时,一次偶然的机遇,让她下定决心报名参加四川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划自学12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并通过考试、论文和答辩,重拾少女时代的梦想。
“这是我一个人的战斗啊!”李奶奶目光如炬,眼底泛起了一丝泪光,“我的少年时代是有缺憾的,并不是因为成绩差或者笨才上不了大学,人生就这一次,我不想留下任何遗憾。”
一生青春,一生学习
走进李奶奶的家,穿过玄关便是宽敞明亮的客厅,三面转角式沙发显得格外舒适,茶几上整整齐齐地放着几本书,都包了干净的书皮。
她的“书房”却是在卧室不足5平方米见方的狭小阳台上,朝阴,下午四点钟时已经没太多光线。“这里比较安静,适合一个人看书学习。”李奶奶莞尔一笑。
李奶奶是个爱书之人,无论是教材、复习资料还是课外书,她都用超市购物宣传单包了干净的书皮,好好存放着。翻开一本辅导资料,上面满是密密麻麻的字迹和她用彩笔勾画的重点。
她为自己制订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家人是她坚实的后盾。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简单吃过早饭便开始了一天的学习,除去午间休息一个半小时和晚饭后看电视,读报纸,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
李奶奶告诉记者,如今她的记忆力大不如前,视力也严重下降。自从两年前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住了两次院,手抖得厉害时几乎握不住笔,膝盖也僵硬得难受,最严重时坐下站起来都需要女儿搀扶。
“但是学习就像运动员平时训练一样,虽然会有伤病,也一定要重复练习,一天都不能放松。”
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一定量的知识积累,这对于只有初中文凭的李启君来说并非易事,五年的备考过程中,她攻克了重重难题。
现代汉语这门课需要掌握汉语拼音,李奶奶就跟女儿学,经过大量的练习,一次就考过了;古典文学需要熟记并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她就从市图书馆借来了《古代汉语词典》和《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对照注释一首一首背诵、理解。
每一次进考场,周围的年轻考生都会对她投以惊讶的目光,然后是满眼敬佩和感动。她走路蹒跚,行动迟缓,由于写字很慢,经常最后一个交卷,但监考老师总是对“李阿姨”格外照顾,有时把她送出考场,送到车站。
“我用5年时间考过了9门,还有3门最难的,今年准备攻下一到两门”,老人家语速很快,声音洪亮,“古代汉语最难,考了三次,但我还是很有信心,不抛弃不放弃,总能攻下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李启君的文学梦始于小学五年级,那时她的一篇作文习作被登在《中国少年报》上,还被班主任在全班诵读,这给了她莫大的鼓励。
六年级时,她成为全校考上初中的两个女生之一。从初中到高中,天资聪颖的她一直成绩优异,语文成绩常年排名第一。
就在她以为大学生涯已近在咫尺的时候,命运却和她开了个不怀好意的玩笑。
高二下半学期,她结束农活返校后,被确诊患上肺结核,从此身体每况愈下。以当时的医疗水平肺结核算是难治之症,她在老师的劝说和同学的非议下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养病。
“可惜那时候不兴复读,一旦失去考大学的资格,这辈子就很难再有机会了。”一次命运的捉弄,让青春的翅膀再难伸展飞扬。
“不过人总要面对现实,我决定工作挣钱,照顾弟妹,为父母分忧。”
随后李启君进入成都铁路局广元公路段工作,嫁给了同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两人育有一女。她兢兢业业地工作,照顾丈夫和女儿,工作之余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她经常给铁道报投稿,以这种方式继续耕耘心中那方文学的天地。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李启君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内心蛰伏已久的“蝴蝶”似乎被唤醒了,冲动之下就把汉语言文学的自学教材都买好了。
但一想到身上担子重,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人,丈夫经常出差,李启君只得把心中的想法压了下去。
2015年4月的一天,李启君出门看病,经过一处校门口时,被校园里拉起的巨大红色横幅吸引了:“人生有限,知识宝贵,祝自考学生考试成功!”她心中激动不已,多年的执念再次涌上心头,她暗自下定决心重圆梦想。
“我那天回家后就和丈夫、女儿提起这件事,没想到他们都非常坚定地支持我”,李奶奶回忆道,2015年她只备考一个多月就通过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门科目,一下就有了很多信心。
被问起今年的计划,李奶奶有些害羞地笑了:“去年10月的三门考试都没通过,今年又赶上疫情,4月的考试被推迟了,我计划攻下一到两门。”
“如果还没通过呢?”
“那就转年继续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初心未改,笔耕不辍
半辈子光阴里,李启君坚持写作。工作后,她凭借过硬的文笔为机关报写文章,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但她觉得那些文章“没有文学含量”。
她想给报纸投稿,却被身边好友泼了冷水,“上报纸的都是职业记者或作家,普通人不够级别”。但18岁时从死神手里逃脱出来的经历,让她往后的人生中一直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2005年她第一次试着给绵阳日报投稿,一周后,报社编辑特地打来电话,告诉她《寄错的信》和《集资买坟》两篇文章均被采用。
“我的人生还是很幸运的,遇到了这么多好人。”李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赶忙拿出珍藏的报纸给记者看。
她的一篇诗作《蓦然回首》被登在2003年2月1日《工程之声》的文艺副刊版面上,在这首诗中她写道:“深秋林木落叶前,再给大地颜色看。”那是朴素而有力量的文字。
李启君说,写作是对生活的记录,是情绪的表达,是思想的总结。她向报纸投稿的那些文章,有些是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加工,创作的过程让她倍感快乐。
采访末尾,李奶奶告诉记者,如果在有生之年通过了汉语言文学的全部考试,她计划继续写文章,想把她这辈子的人生经历和身边人的奋斗故事写出来,鼓舞年轻一代。
“不管考试结果如何,我至少认认真真地努力过了,这辈子也没有遗憾了。”李奶奶眼睛亮亮的,闪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