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邵建:稻虾桃果,圆了“返乡村干”小康梦

沈蕾    2020-05-12 16:08:49    新华日报

原标题:稻虾桃果,圆了“返乡村干”小康梦

 

初夏时节,在泗阳县卢集镇成子湖社区,千亩虾田,波光粼粼。站在为不少村民圆了小康梦的稻虾共作基地旁,“返乡兴村新村干”邵建向记者讲述自己回乡带领村民奔小康的故事。

2017年6月起,宿迁实施“返乡兴村千人计划”,选聘一批有经验、能干事的本乡本村大学生担任“返乡兴村新村干”。2018年,为了实现“回乡创业”梦想,30岁的邵建毅然辞职,放弃在宿迁市那份月薪过万的工作,回到老家卢集镇,担任成子湖社区党委书记。他说,自己对家乡有感情,现在应该努力为村里、为大家做点事。

卢集镇毗邻成子湖,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但当地村民习惯了在地里“打转转”,一年只有一稻一麦两季收成,产量不高,大家收入也低。经过一番调研,新“官”上任的邵建准备从“水”文章入手,“当时小龙虾市场行情非常看好,我们正好认识从事小龙虾养殖的人,就准备学着做做。”

邵建决定创业养龙虾,从村民手里流转360亩土地,投入30多万元,但因为对市场研究不深入,亏了五六万元。“那一年的市场行情波动比较大,外地虾来得比较多,价格也低。”邵建说。

“学费”不能白交,带领村民致富的决心更不会变,邵建外出取经、四处学习,在开拓眼界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思路。回乡后,他决定将单纯养殖小龙虾改为稻虾共作模式,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做给大家看、领着大家干,稻虾共作模式有了好成效之后,邵建在村里进行推广,周边已有很多人加入到稻虾共作模式中来。村民顾在贵就是其中一位,目前收入翻番,一年能挣十几万元。

顶着星辰收地笼,赶着朝阳售龙虾。两年时间过去,成子湖社区形成1500亩的稻虾共作基地,让不少村民圆了小康梦。如何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圆梦?邵建又把目光投向桃果产业。

初夏微风轻拂,邵建带领记者前往一片桃苗基地:“这是2017年从304户村民那租用过来的,有2000亩。每亩地租金830元、分红200元、政策性补贴120元,在这里工作的村民,一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工资。”

发展稻虾共作,建设桃果基地,拓展桃果深加工……成子湖社区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20多万元增长到去年的近70万元,涨幅在泗阳县238个村中排名第19位。眼下,邵建又策划起了“桃花节”,规划发展家乡旅游业。水光粼粼、桃花夭夭,千亩稻虾、十里桃林,正是邵建和乡亲们心中的小康家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你的名字是天使
下一篇:王锦萍抗疫:一个医生守住一个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