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80后第一书记支荣鑫:贫困户不清零,我不离开

李华锡    2020-04-14 13:42:39    中国青年网

这段时间,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施官镇龙山村,总能看到第一书记支荣鑫忙碌的身影。疫情发生后,村里草莓大户朱守品承包的40亩草莓遇到滞销,为此,支荣鑫专门来到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为朱守品申请了车辆通行证,又联系市里、县里的朋友,发朋友圈,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没几天,草莓就成了“供不应求”。

面对朱守品的感谢,支荣鑫说,草莓园是村里的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带动了贫困户就业,“草莓卖得好,才能确保贫困户不受影响”。

从2018年4月来到龙山村担任第一书记,支荣鑫始终把贫困户脱贫作为首要工作。她带领村民修路、建广场,办油厂和米厂,带动贫困村民就业创业。两年的时间里,龙山村贫困户从2018年20户30人减少到了2户3人。“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一定要在年底前实现村里零贫困户,这是我向组织的承诺。”

 

 

 
支荣鑫(右)带领龙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走访听取百姓意见。受访者供图

 

刚进村就办了三件事

2018年,支荣鑫从滁州市人大机关被分派到龙山村,因为要熟悉地形和贫困户的情况,她每天都是在“奔跑”中度过。

起初是村干部骑摩托车载着她在村子里转,村里28个村民组都熟悉后,她就自己开车跑,一趟趟去贫困户了解情况。再到后来,发现开车在村里进出不方便,就改换成电动车,可以走街串巷,甚至可以走小路近路,大大节省了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奔跑”,支荣鑫发现了村子的道路问题。“有的路很难走,路很窄,会车都不方便。还有的路是土路,下雨后非常泥泞,根本不能走。”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支荣鑫下定决心为村里干一件大事。于是,她在2018和2019两年时间里,通过村里的“一事一议”、社会帮扶和贫困村双基建设项目,争取了部分资金。在有水泥路的路面进行加宽,没有水泥路的地方进行铺设,覆盖十几公里。

路修好了,支荣鑫紧接着“大刀阔斧”解决第二个问题:农村人气。因为村里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在村里的常住人口基本都是老人和儿童,农村文化生活匮乏。

在征求多数村民意见后,她在村里建设了文化广场。慢慢地,晚上跳广场舞的人多了起来,甚至很多村民走出房门,来到广场上聊天,村里顿时热闹起来。

另外,支荣鑫走街串巷的那段时间经常晚上走夜路,“但村里大路上乌漆嘛黑,连一盏路灯都没有,村民们的夜晚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

为此,建完广场后,她又从交通局争取资金,在村里安装了180盏路灯,整个村里晚上亮了起来,人们更愿意在村路上散步遛弯了。

不到两年时间,办了三件实在事,给老百姓带来生活便利,这让村民对她赞不绝口。

 

扶贫工作“三手抓”

解决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后,村里贫困户的问题还没解决,这成为支荣鑫心头最大的事。

龙山村是镇里唯一一个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199人,2018年支荣鑫到岗时还有贫困户20户30人。

了解了每个贫困户的情况后,她开始了自己的扶贫工作“三手抓”。首先就是从建立脱贫信心入手。她组织召开贫困户会议,宣传脱贫政策和典型案例,让脱贫成果比较好的贫困户现场发言,并给与表彰奖励。

贫困户基本上以养鸡鸭鹅和养猪为主,为了提高产出能力,支荣鑫邀请市里和县里的养殖专家到村指导,还邀请科技专家和动物疾病预防专家到村里授课,进行免费咨询和技术服务,鼓励贫苦户发展种养殖业。

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户,支荣鑫积极鼓励就业。她在村里建立LED显示屏,定期发布招工信息,协调村里油厂、米厂和服装厂等扶贫项目,优先聘用贫困户人员。

此外,支荣鑫还设计了一些公益岗位。“这些岗位主要帮助一些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目前,村里开发了10个公益岗位,如光伏维护员、保洁员等,每个月有500元工资,加上岗位补贴500元,每个月可以有1000元稳定收入。截至目前,已经有18人在公益岗位工作,实现稳定脱贫。

村里的光伏维护员朱承先是一个贫困户,爱人早年病逝,自己脑梗后每月光医药费就要七八百元,也干不了重体力活。在支荣鑫的支持下,他把家里的地租给其他人,一年租金2000多元。健康扶贫政策享受后,一个月药费只要几十元。另外,支荣鑫还把他安排在公益岗位,一个月有稳定工资,实现脱贫指日可待。朱承先对生活充满期待,“照这样发展下去,日子越过越好,肯定能脱贫”。

 

传统产业上抓创新

经过“三手抓”,解决了脱贫工作的燃眉之急,但支荣鑫知道,凭靠这些还不能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扶贫才是关键。

支荣鑫说,龙山村最大的资源是1.3万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但还没有形成规模。“要想脱贫,固守传统种植,光靠土里刨食,肯定不行,必须发展特色产业。”

于是,支荣鑫想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做一些“不传统”的事情。“村里之前有个老油坊,设备条件比较简陋,也没有注册商标。”她就根据扶贫项目为油坊新建了厂房,注册了商标,主要从事芝麻油生产线。

建成后,项目产权移交龙山村村民委员会,并组织对外公开出租,年收益达15.84万元。村企合作后,优先雇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就业。同时,她计划在村内建设一个芝麻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进行订单合作,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

村民郑明华的爱人有智力残疾,直到儿子毕业后当了厨师才脱贫。去年,刚结婚的儿子因事故重伤,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再次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支荣鑫及时帮郑家申请了健康扶贫帮扶政策,紧接着,她又推荐郑明华到油厂打工,每个月3000元工资;又给他爱人安排了村里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工资加扶贫就业补贴,每月又有1000多元。这个家庭逐渐有了起色,有了希望。

工作两年来,贫困户逐渐变少,但支荣鑫不满足。对于2020年,她盘算着要做更多事。

“今年要完成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突破一个千亩项目,增加百名个体工商户,培养十名致富带头人,搭建一个有带货能力的电商平台,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说完这些,这位80后驻村第一书记看着笔记本上的数字,未脱贫贫困户2户3人,这是她一直以来的牵挂,“贫困户不清零,我绝不离开这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追记柳西周:乡亲们都念着他的好
下一篇:土家山寨的守护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