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筑起一座病毒无法逾越的堡垒

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江晓静奋战抗疫一线纪实

2020-03-13 11:14:22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江晓静,快速反应,沉着应对,奋力担当,努力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与病魔争时间、与死神赛跑,用精湛的专业技能、无私奉献的仁心挽救了许多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患者,和她的战友们一道,筑起了一座病毒无法逾越的堡垒。

 

疫情暴风眼上的“瞭望者”

现年57岁的江晓静,在中部战区总医院已经工作了34年,鼠年春节一过,就可以退二线了。

岁末年初,不知不觉间,“坊间”传闻悄然四起,一种不知名的传染病开始蔓延。12月29日 ,武汉市通报第一例不明原因的病毒肺炎疫情。

而此时,中部战区总医院发热门诊数陡然增加,100、200、300、400、500……曾参加过多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救治的江晓静,敏锐嗅到了空气中弥散着一种不安甚至是凶险的味道,她立即向医院建议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得到了医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

2020年元旦,医院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机关、发热门诊、感染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等,全员无休!

紧接着,医院决定火速扩建感染病区,抢建的感染2病区、3病区开科;成立“一线指挥部”,党委成员集体住进办公楼;全院进行传染病防治专业培训考核。

置身于这次疫情的“暴风眼”,江晓静身处抗“疫”最前沿,也时刻瞭望着疫情的发展,一场疫情遭遇战悄然打响。

 

“硬核”技术支撑的“领头雁”

“江主任是病毒学方面的专家,这次抗‘疫’,她当仁不让扛起了冲锋大旗。”说起江晓静在病毒学领域的造诣,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王琼书虽然笑称“多次和江主任吵过架”,仍一连用了几个“特别专业”来形容。

作为军内知名的感染病学专家,江晓静曾留学德国,主攻病毒学,获得蒂宾根大学病毒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她带领团队打赢过不少应对传染病的遭遇战。但这次,作为医院传染病首席专家,久经沙场的老将却几次落泪。

这种前所未见的冠状病毒,让过往的很多经验都不再适用,有的患者住院时就已是重症,经全力抢救终于生命体征出现好转,可当大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炎症风暴就摧枯拉朽一般地把病人带走了。自责的江晓静落泪了!

有的患者病情很平稳,上午还与医护人员聊天说笑,下午却突然出现呼吸衰竭,让人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委屈的江晓静落泪了!

面对一天500多人的发热门诊,江晓静无法预测这其中有多少是新冠肺炎患者,但知道如果不及时收治他们肯定会引发更大的灾难。无助的江晓静落泪了!

然而,革命军人从来没有被困难压倒过!

关键时刻,医院给予江晓静强有力的支持,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江晓静迅速振作起来和全院专家一道,深入一线搞会战!

为了搞清楚对抗新病毒的一些规律,江晓静和战友们吃饭的时候还不忘一起讨论,她率领团队结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指南和武汉市其他大医院总结救治方案,加上自己诊疗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贴近实战撰写出《中部战区总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后续进入一线抗疫的医生们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诊疗指导,得到了广泛的称赞和推广。

江晓静还与兄弟科室的战友鼎力合作,积极尝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她指导相关科室根据临床患者的病情调剂汤药,再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进行对症下药,通过艾灸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取得明显治疗效果。

 

“一人一策”治疗方案的“掌门人”

感染科的微信群里,至今留存着几百张图片,上面详细记录着每名患者输液、喝水、用餐等“入量”数据和排尿、排便等“出量”数据,记录非常精确。

江晓静的严谨在医院是出了名的。护士站的留言板上详细记录着发热患者的体温,不仅有定时的体温数据,还有“日间最高”“夜间最低”和心功能不全患者每日不同时间段的出入量记录。

护士长周勤每次说起江晓静,总是既敬佩又心疼:“她每次交班都会问病人的各种数据,有时候掌握得比我们还准。经常会不厌其烦地嘱咐医护人员们,这是一个要求很细对待的病,细点,再细点。”

从每天护理计划的落实,到不同患者各种液体的输入速度,她都盯得很认真,细致到严苛的程度,她与团队一起努力,直到拿出一套很精细的个性化方案才肯罢休,力求让患者从治疗到护理,从一日三餐到心理疏导,各个方面都能得到精心呵护。

感染科有一个专门的秤,每个病人吃饭前后,江晓静都要求称一称,吃之前称一遍,吃完了再称一遍,然后相减,记录病人吃进去的量,精确到克;病人饮水也要用烧杯精确到毫升,记录不能有半点马虎。

为什么要这么精细?在江晓静看来,新冠病毒感染直接表现是肺炎,但由此引起的并发症可能带来身体多个器官的病变,所以在治疗上也必须针对患者身体指标的不断变化,更加精准地采集信息,为“一人一策”综合施治提供依据。

江晓静举例说:“很多的老年病人,他的出入量都要做到非常的精细。你补多了,他有可能出现肺水肿、心衰,这样的话就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这个输入量要做得非常精细才行。”

新冠肺炎迄今人们对它仍是未知大于已知,没有一套成型成熟的救治方案。为了摸清楚这个狡猾敌人的套路,江晓静经常穿着防护服“泡”在各个病房中,仔细询问每一位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感受,认真分析他们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精细制定“一人一策”治疗方案。江晓静每天都要把患者诊断数据“捋”一遍,确保能针对最新状态精准施治。

 

“红区”深夜查房的“常见客”

江晓静负责的感染科,收治病人最早也最重,但是出现普通转重症、重症转危重症的确实不多,几次探秘发现她确实有绝招,那就是死死盯住病情变化的“窗口期”。

1月22日,科里收治了一位状态看起来很好,没有任何症状的中年人,各项指标都显示他是一位轻症感染者,但是在江晓静看来“实则不然”。

“肺部CT显示,他是多个位置均有感染,这种情况虽然症状目前很轻,但我们要特别关注。”江晓静语气坚定。

随即,江晓静要求患者必须使用心电监护仪,每天要十几次查看这名患者的各项数据;同时,叮嘱护士要对患者的面色、神态、呼吸频率,甚至一举一动进行严密监视。

一天、两天……江晓静担心的情况始终没有出现。

突然,第5天的早上,患者的面色一下子暗了许多,呼吸频率比平时多了一倍,各项监测数据都在上蹿下跳。“窗口期”出现了!江晓静马上组织对患者进行干预,提前采取了必要的治疗,患者的呼吸慢慢平稳,面色又恢复了红润,一次危险的病情滑落被阻止了。

“在患者病情滑向悬崖之前拉住他。”这是采访江晓静听到的最多的话。

采访期间,正赶上这名患者出院后来医院献血,他特意到传染科的病房外,隔着厚厚的隔离门,向江晓静深深地鞠了一躬,久久都没有直起身。

科里有一位72岁的盲人患者,自身患有心脑血管、痛风等好几种病,刚来时还不停地腹泻。只能听见不能看到。在“黑暗世界”里听到楼道里的抢救声,让他产生了极度的恐惧,一度要放弃治疗。江晓静每天安慰他鼓励他,安排人时不时地去和他聊聊天;病人情绪导致病情加重的时候,凌晨4点,江晓静也会换上防护服来到“红区”查看。

用真情换真心!

慢慢地,病人度过了紧张与恐惧,接受了医护人员的治疗,病情很快好了起来。

江晓静出生在军医家庭,很小的时候她就看到父亲从伤病员的腿上取出子弹,这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抢救病人大于照顾亲人,父母的工作态度一直影响着她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思考。

江晓静说,“如果是病人有病情变化需要去抢救,不存在我今天下了班要休息,今天是节假日,或者是现在已经是凌晨深夜了,这时候医生就应该出现,这是你应该做的,因为我父母亲他们就是这样做的,这是一种传递,也是我生活的日常。”

江晓静说做一致,有目共睹。

1月份接诊患者最多最重,当时对新冠肺炎的了解很少,为了深入了解新冠肺炎发生发展的临床过程,摸索个体化治疗方案,她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时常晚上查房后就直接在办公室里休息,凌晨一两点钟甚至更晚的时候,还会在微信群中了解患者情况、跟进指导临床护理,随时出现在最危险的“红区”。

微信群里记录着江晓静和她的战友们不分昼夜,随时讨论病人的检测指标和治疗方案。

狭路相逢勇者胜,首先比拼的是血性担当!在江晓静的带动下,感染内科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第一时间冲到了一线。

江晓静很欣慰,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一次次点赞并肩战斗的战友:呼吸科支援的刘海潮副主任分担着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和二线值班,指导呼吸机的使用;李军把妻子和孩子送回老家,全身心投入战斗;张艳琼因科室医生短缺,在哺乳期就主动承担值班,后又索性给孩子换成奶粉,自己搬进了科值班室;陈吐芬孩子小、生病,但仍坚守岗位……

江晓静和她的战友深知“爱拼才会赢”,展开了一场同时间的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生死战!中部战区总医院政委卢海波称赞她说:“在这场抗疫战中,江主任顾全大局、境界高远、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忠诚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世博女兵到抗疫一线的城管,她的10年青春转身
下一篇:始终奔忙在战“疫”一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