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鏖战中,定点救治医院是“前线中的最前线”。无数医护人员投身于一个个被隔离的“战场”上,争分夺秒与病毒抗争。在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和重症病房这三大医疗救治核心战场,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记者对话了连日奋战的医护人员,聚焦核心战场的“战疫”日常。
发热门诊:捕捉“潜在的风险”
护目镜和口罩下的李朝霞,神色比儿童患者的家长还紧张。直到检测报告显示,面前的孩子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她长舒了一口气。
作为湖南省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任,从农历腊月二十五主动请缨参与医院发热门诊的团队以来,李朝霞已在一线连续工作近20天。
每天从早晨七点半到岗,一直要工作到下午六点多。剩下的时间,她还要时刻处于备岗状态。
发热门诊,是“战疫”第一战壕——潜在风险的识别、慌乱情绪的疏导和直接矛盾的化解,每天都在这里发生。
湖南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常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感染一区负责人、医生肖蓉正在发热门诊值班接诊。
“这些天离开过家吗?”“去过哪些地方?哪天去的?”“还记得接触了哪些人吗?”……每一位患者,她都要仔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史,遇到一些老年患者,有时要问上十几分钟,一个问题来回好多遍才能记录清楚。
隔离病区:争分夺秒与疫“竞速”
深夜,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负责隔离病房的感染科医生侯周华睡不踏实。
患者苏明(化名)发热咳嗽已有两天,肺部CT符合病毒性肺炎的表现,其妻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但苏明两次病毒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照常理可解除隔离。
“患者病情加重,出现了低氧血症。我判断,不可此时出院!”每日查房已让侯周华对每个疑似患者的情况熟记于心,连续对苏明做了四次核酸检测后,阳性结果证明他确实感染。侯周华迅速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几百公里外,湖南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病诊疗中心主任曹晓英也在忙碌。
“曹主任,疑似病例需要马上住进隔离病房!”每每收到类似消息,她瞬间就会紧张起来。
曹晓英带领她的“突击队员”,量体温、消毒、倒水、送饭、打扫卫生,一刻未停。两层工作服、一层防护服、口罩、护目镜、三层手套,一穿至少八小时。
她所在的医院从1月19日就开始做准备,21日正式接收了第一个病人,后来她得知,这位病人是郴州首例。“我们要做的,就是和病毒赛跑,跑在它前面。”
“明天有个患者可以出院了。”2月4日晚上11点,曹晓英给患者做完复查,确定一名患者符合出院标准。“今晚我睡在医院,有了这个好消息,一天的疲劳好像都消失了。”
重症病房:昼夜不歇与病魔“抢人”
2月4日晚,湖北黄冈市中心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ICU里,医生陈哲刚刚查看了重症患者张华(化名)的情况,正和护士交代注意事项。
张华起身上了个洗手间。“回个头,人就不行了”,陈哲发现他的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意识开始模糊。“上呼吸机!”几位医生、护士迅速实施抢救,近两小时后,张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此时是夜间10点。
“危重症病人的肺功能损害严重,有的还伴随着一些脏器功能衰竭,所以生命很脆弱。我们要反复查看,甚至守在床边。”陈哲说,“可能十分钟没关注他,他就命悬一线了。”这一夜,陈哲和同事们在张华的病床边守了五六个小时,两度帮助他转危为安,片刻未离。
湖南南华大学附二医院黄冈医疗队在1月30日进驻黄冈市中心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这里的重症病房是个大开间,里面有五张病床,医护人员“两班倒”24小时值守。
傍晚,护士李苑银端着饭盒,一口一口哄着闹情绪的病人吃饭。这是她的工作日常——因为位于隔离区的重症病房里没有保洁员、护工,除了正常治疗,护士们还承担了喂饭、倒水、打扫、倒垃圾等“杂活”。
“危重症病人要时刻在我们‘眼皮底下’,我们在打一场硬仗,和‘病魔’抢人,丝毫不可松懈。”陈哲说。
危重患者一天天好转,是抗疫战士的最佳“强心剂”。
“这里是战场,也是我们的营帐。”一直守在重症监护室的湖南永顺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雷启武,平时就睡在重症病房旁边的办公室里,面对病情严重的病人,他片刻不敢离开医院。经过几天的治疗,永顺县唯一一例重症患者的症状已有所减轻。“只要我们努力,多大的难题都有解决的希望。”雷启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