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精益求精,让每一件专利审查都经得起历史考验。
她勤思善悟,把专利审查的创新经验转化为合理、有效的制度机制,并传授给他人。
36年如一日,她始终扎根知识产权一线,凭借认真负责和创新实干,从一名专利审查零基础的“新兵”成长为国家863计划专家库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当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一级审查员、专利局学术委员会实审专业委员会委员。
她就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人事教育部干部张阿玲,亲历并见证了专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用行动不断诠释着“工匠精神”。
心系国家,服务社会
1983年,张阿玲作为原中国专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前身)招录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局参加专利审查工作。
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6年。“我只是知识产权系统的一名普通审查员,很荣幸亲历并见证了我国专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张阿玲说,专利审查是她一生挚爱的事业。
专利审查是一个很平凡的岗位。有人曾问她,专利审查有些枯燥,工作几年为什么没转行?
张阿玲给出的回答让人难忘:“专利审查工作枯燥,但并不简单,它和国家的利益、各行各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1987年底,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迪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涡旋压缩机,国家拨给该校一笔巨额研究经费予以支持。”张阿玲回忆,那是她从事审查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涡旋压缩机正是她当时所负责的审查领域,这则新闻引起了张阿玲的关注。
涡旋压缩机在上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出现,因为体积小、噪音小、功率大而备受制冷行业重视。日本此前还专门规定,要求20年内不得将相关产品出口到中国。那时,在涡旋压缩机领域我国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在看到这个消息前不久,张阿玲刚刚审查了西安交通大学提交的有关转子叶片压缩机的专利申请。她通过检索发现,该专利涉及的转子叶片压缩机磨损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经是老化结构,而日本等国外专利文献记载的结构解决方案却十分新颖。
“这笔巨额研究经费能否真正用到涡旋压缩机前沿研究上?王迪生科研团队会不会重复着国外的研究呢?”张阿玲将情况上报相关领导,并主动与王迪生团队取得联系。
“张阿玲给我们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涡旋压缩机的专利申请情况及发展状况,为我们免费做了专利检索,还教会了我们怎样检索。”在张阿玲的热心帮助下,王迪生科研团队成功避免了重复研究,后来获得了一系列涡旋压缩机发明专利授权。
在审查工作之余,张阿玲帮助过很多像王迪生那样的专利发明人、专利申请人和企业专利工作者,但从未收取任何费用。有一次,一位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从业者希望工作上得到张阿玲的指导,第一次见面时就拿出了一笔费用,遭到张阿玲断然拒绝。她说:“如果收了这钱,我就突破了自己的道德底线,永远不能成为合格的审查员了。”
“扎扎实实地做事,本本分分地做人。”在专利审查员这个岗位上,张阿玲始终如一。
勤勉作为,恪尽职守
2001年,在一次交流座谈会上,彼时我国制冷行业的龙头企业——春兰集团主动找到了张阿玲。
“这家企业当时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旋压缩机,但是研发的路上面临重重阻碍。”张阿玲回忆说,他们在研制过程中,无论是压缩机的整体结构还是零部件,企业每走一步都会收到来自国外相关专利权人发出的涉嫌侵权警告。
涡旋压缩机不仅代表一个企业的利益,更涉及国家的利益,事关我国制冷行业的发展。于是,张阿玲主动请缨,要为我国涡旋压缩机领域的技术发展尽一份力。
“在做好审查工作之余,我检索了大量的专利文献,整理出与春兰集团压缩机结构相关的各种国外专利申请情况,指导企业如何避免专利侵权、确立研发生产的方向。”张阿玲说,此后,春兰集团及国内相关领域的企业也多次邀请她和同事去企业作报告、进行技术指导。
“审查工作虽然繁忙,但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张阿玲还积极参与审查培训工作,她不仅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新招录的专利审查员授课,也曾为全国各地的专利代理人(现已改称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考生授课。
2007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代理实务考试改革的第一年,考试形式由原来单纯的专利申请撰写改为专利代理实务;内容要求所选择的案例简单、考试所涉及的专利法条款范围大。
正是在这一年,张阿玲入选局教研工作组,担任专利局半脱产教研案例教学组长,同时负责编写专利代理实务考试的试题。
“那时没有可以参考的内容,时间紧且任务重。”张阿玲说,“当时因家中母亲身体状况不好,我经常周末坐火车赶回老家,周一一早直接赶去上班。”在这样的情况下,张阿玲没有耽误工作,而是和同事一起顺利完成了出题任务。
编写培训教材、发表学术文章……这些年来,为帮助更多知识产权工作者更好地学习专利知识,张阿玲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教材。她总结实践中积累的90多个案例经验,编写了一本30多万字的《专利代理实务辅导与模拟练习》,如今已经成为各地专利代理师、企业专利工作者学习的案头书。
勇于担当,无怨无悔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深知岗位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当组织需要的时候,要讲政治、顾大局、能奉献,到组织需要的岗位去,扎实做好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
2011年12月,因工作需要,张阿玲调任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下称江苏中心),担任总审查师,负责审查员师资队伍培养和审查质量管理等工作。
“关于京外专利审协中心的建立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需从头开始。”虽然新的工作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但张阿玲还是勇挑重担,带领团队开始了一次次新的尝试。
在江苏中心,张阿玲带领团队建制度,定规章,着重提升审查质量,指导江苏中心建立了“中心部门齐参与、理论实践相结合、分阶段螺旋上升”的新审查员入职总体培训模式,对各培训阶段严格管理,大力选拔优秀教师,保证培训质量。
在江苏中心运行平稳后,张阿玲又响应组织号召,赶赴天津任总审查师,助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下称天津中心)建设。
在天津中心,张阿玲制定了新审查员入职培训方案,按照审查工作的要求,修改了入职培训的教材。同时,根据中心的发展情况开发部分新的课件,根据审查工作特点增设了职业道德、民法、诉讼法等培训内容。
“2015年,我‘回归’专利局,担任人事教育部审查业务培训处处长。”张阿玲说,虽然是以前熟悉的工作环境,但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
“京外专利审协中心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局党组对专利审查员培训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张阿玲介绍,如何有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升审查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以及局党组的具体部署,加强专利审查员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审查业务能力,是她如今时时思考的问题。
为此,张阿玲指导团队制定《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新审查员入职培训考核办法(试行)》,提出以“统一培训课程、统一授课师资、统一考试模式、统一颁发证书”为抓手,从统筹管理机制、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培养管理、考试题库建设、信息化系统支持等几个方面开展审查员入职培训工作。
目前,新入职审查员培训标准统一工作已覆盖全部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这项工作的背后离不开张阿玲和诸多同事的努力。
这就是张阿玲的初心故事,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就的审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