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主动融入“双循环” 建好“示范区”

2020-10-28 17:52:50    成都日报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周跃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深情回顾了深圳40年的奋斗历程和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对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为深圳未来如何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指明了方向。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是对深圳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深圳之问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路径是什么?

党和国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通过四十年来的奋斗努力,已经从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鲜活的城市范例。我们不禁要问:深圳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路径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关于深圳奇迹的“奥秘”,作了充分论述,即为“十条经验”。实践证明,党和国家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不仅能够走得通,而且能够走得快、走得好,也是其他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深圳从哪里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从这些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深圳奇迹”的背后,是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做了正确的事情。深圳是从“试办出口特区”起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通过创新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等方式,以大无畏的精神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探索了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初期的迅猛发展。制度的变迁,直接促成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在此后的四十年里,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抓住新世纪技术和产业变革大势,率先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

深圳将到哪里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那么,深圳实现新使命的路径是什么呢?“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一新的定位,要求深圳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要求深圳建设法治城市示范,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要求深圳树立城市文明典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等等。可以说,党中央对深圳未来发展之路寄予厚望。实际上,也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期望。

学习借鉴

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描绘了成渝地区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宏伟蓝图,赋予了成渝地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使命。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节点,应在新时代的城市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在国家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提供更多有益经验和启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认为,成都如何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有益经验,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成都的战略定位,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成都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第二,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要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民生服务供给体制、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

第三,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成都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成都在西部开放开发中的“桥头堡”作用。

第四,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在以人为本提升现代治理能力上先行先试,在创新空间治理增强城市韧性上先行先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要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发挥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第五,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民生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学习借鉴经济特区激活创新创造活力的经验。把提高发展平衡性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第六,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是成都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成都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遵循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尤其要稳妥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着力提升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高质量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以点带面、均衡发展,同周边市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下一篇:综合改革释放中小学办学活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