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康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最后冲刺和收官阶段,我们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迎难而上、锐意进取,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补短板、补什么、怎么补”等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工作着力点。从把扶贫工作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加大投入解决好部分群众上学难、看不起病、住危房等急迫的现实问题,到健全社保兜底机制,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民生、民事、民情中难啃的“硬骨头”,都是补短板的“硬任务”,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难题。同时也要看到,叠加疫情防控常态化、国际形势日趋严峻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工作面对更多新问题、新挑战。为此,上上下下必须做好统筹兼顾,抓重点、解难题,把补短板的工作抓得更实、更紧,跑好“最后一公里”。
跑好“最后一公里”,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从人口结构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多数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他们面对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问题、贫困家庭孩子辍学问题、部分贫困人口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等。从区域结构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一是“三区三州”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短板中的短板”。补齐这些短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二是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村,贫困人口比例大,基础设施等条件薄弱。三是部分已脱贫摘帽但返贫风险较大的地区,大多属于发展严重滞后、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产业基础普遍较弱,脱贫成果有得而复失的隐忧。从社会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又给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了“加试题”。虽然我国疫情率先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任务仍然艰巨。这给“补短板”工作带来了很多新考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总的来看,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因此,决不能松劲懈怠,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一鼓作气、连续作战。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要处理和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等三个关系。
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即便实现了全面小康,也会有差别,不可能是同一水平。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要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所有市县、所有人届时都要翻番,更不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届时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点是首先需要把握好的。
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比如,脱贫是绝对指标,是指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而环境改善方面的一些指标,如要求劣V类水体比例低于5%,就是相对指标,要立足发展阶段和发展实际持续改善。
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小康不小康,既有客观目标的定量,也有主观感受的定性,二者辩证统一。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任务,从定量上判断就是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认同全面小康是实打实的、经得起检验的,就是定性的判断。定量分析用数据说话,科学准确,有助于我们摸清发展中的短板和底数,为决策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定性分析则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入手,让量化指标看得见、感受得到,从而对全面小康有了质的把握。
“三个关系”是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对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我们要在明确衡量标准、正确把握关系的基础上,找准短板弱项,明确工作重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对未摘帽贫困县和贫困村要实施挂牌督战,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对疫情冲击产生的农产品卖难问题,要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组织好产销对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饮水安全等脱贫攻坚“扫尾”工程开复工和建设;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近200万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近300万人群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建立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总之,这是一场历史性的硬仗。越到最后关头越要绷紧“补短板”这根弦,不能大意、不能放松,继续顽强奋斗,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